笔趣阁

大众文学>三国王业不偏安的下一句 > 第1章 我未壮壮则有变(第2页)

第1章 我未壮壮则有变(第2页)

虽说啥也不会,但至少会将其所不会之军国大事尽数托付丞相,以求令出一门,士众一心。

他刘禅总不能还不如阿斗吧?

所以,“为什么”是毫无疑问且暂时不可动摇的。

接下来就是“怎么做”。

按刘阿斗那份记忆,今日该是建兴六年二月廿一。

丞相于上月收到司马懿果真出兵新城,攻讨孟达的消息后,迅兴兵北上,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既然曹魏此时最能打的司马懿,已被丞相施计引到东边,那么毫无防备的拢右之地,试问有谁能挡住丞相兵锋?!

有。

马谡(sù)。

『魏以汉昭烈既死,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豫备』;

『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

穿越前刘禅每读书至此,往往遗恨非常,耿耿于怀,以至于此时一想到马谡,这段文字便跃然眼前。

能不遗恨吗?

能不耿怀吗?

一矿打九矿的季汉,若想克复中原,还于旧都,如今几乎是唯一的时间窗口!

还有比此时更加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吗?

若非马谡街亭之败,那么丞相极有可能尽收拢右之地,则北伐最大的阻碍——粮道,将迎刃而解!

为何?

因为曹魏自雒阳运粮至关中,粮道拢共一千二百里!

其间,从雒阳至三门峡的三百里黄河水道,两岸是悬崖峭壁,原始森林,河中则暗礁密布,水流湍急,是几乎无法航运的死亡补给线!

这三百里补给线,天下一统时,是关中政权抽血天下的最大阻碍;天下分裂时,又是熬得关东政权『将军白征夫泪』的噩梦。

不知多少航人在此沉河,不知多少纤夫于斯坠崖,背后更不知有多少『以逃亡报,捕其父母妻子』导致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历朝历代使尽浑身解数,开道凿渠,积千年之功,却直至关中不再适合建都都未能解决。

曹魏能解决?

显然不能。

那就只能走三百里陆路,凭白消耗掉四五成粮草,等过了三门峡,再下河,逆流而上九百里。

而汉军若得陇右呢?

自天水运粮出拢山,不及三百里便至关中,五百里便至长安!

更有渭、汧(qian)二水顺流而下!

如此一来,便是一矿打九矿又能如何?!

旁的不说,在关中这块地方,粮道优势绝对足以将国力差距抹平!

纵使丞相再与司马懿拒兵五丈原,急得团团转的也不会是丞相,而是司马懿!

而假使汉家天子如太祖高皇帝一般,自汉中入关中,还于西京。

那么可以预见,必将是『威震华夏,天下汹汹』,不论军事意义还是正治意义都将是巨大的。

是故,这位刚穿越而来的少年天子才决定“御驾亲征”,尝试能否挽回败局。

不过,他欲亲征之地,却并非丞相所在的拢右,而是赵云、邓芝所在的箕谷,也即褒斜道。

丞相在败绩后向刘阿斗请罪的表文中,说过这么一句话: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

这说明,面对丞相北伐,曹魏应对仓促,短时间内确实募集不到足够兵马。

所以,曹真或许真是个突破口。

而若真能败曹真,出斜谷,围陈仓,上拢山,那么说不准就能包张郃一顿饺子,打他个措手不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