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今年确实是2117年,而且任何人都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个世界的发展状态即使还没到一塌糊涂的程度,也绝对算不上“理想”:社会撕裂、技术瓶颈、气候危机和持续不断的战乱让人类文明遍体疮痍,不过至少,所谓的“赛博审判者”这东西,目前还只存在于公司的文创专员们的想象之中。而刚才的“战斗”,也不过是我们这些“特殊导游”们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罢了。
“‘堡垒’,这里是导游F队,第一阶段测试完毕,”随着周遭的沙暴逐渐趋于平缓,我打开了随身携带的通讯器,“各设备运行良好,安全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测试过程……出了点儿小小的意外,不过基本上没啥问题。”在说出最后一句话时,我忍不住瞥了柚子一眼。
“哦,又是柚子那家伙?没关系,”在五十公里之外的“堡垒”中,负责监督我们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的运营总监马哈茂德轻轻地笑了两声,“我刚才看到她的表现了,老实说,这么做其实也还不错:单就视觉效果而言,‘躲过机械怪物的攻击、然后跳到对方身上关掉它的系统’,可比直接用火箭弹把那东西打爆要刺激多了,也许我们以后应该把它列入《绝境地球》项目的固定桥段。”
“对啊,而且这种桥段还能进一步节省成本,对吧?”我吐槽道,“就算没有装真正的破甲战斗部,那些火箭助推榴弹也值不少钱呢。”
“事实上,让机械怪物做出被打爆的特效成本更高。”在“堡垒”开着冷气的办公室里,那个该死的埃及佬笑得更开心了,“不过,这样的话,对参与的游客并不友好:大多数游客缺乏体力和技巧去登上正在运动中的大型机械,而如果只是在一边旁观,又会导致缺乏参与感的问题。相较之下,‘和战斗中的美少女一起向巨大敌人发射火箭弹’虽然不那么戏剧性,但却是最能为游客提供贴近真实的体验的方式。”
“是啊,但你们要是能在别的地方也像这样追求‘贴近真实’就好了。”我叹了口气,然后取出了随身携带的梳妆镜,打量着自己的尊容:无论怎么看,现在的我都实在不太像是一名长年累月在破旧的古董装甲车里度日、整天为了生存而过着刀头舔血生活的战士。毕竟,那样的人不可能刻意留着长度齐腰、很容易被卷进各种犄角旮旯的水蓝色头发,更不可能不戴头盔、反倒用可爱的猫耳发箍卖萌;至于我身上这套防护面积仅仅比过去的“比基尼”泳装稍微大一丁点的“防弹护甲”,对于那些真的需要在火线上刀头舔血的人而言,肯定也和垃圾没什么区别。而挂在腰间枪套中的那对有着可爱的粉红色涂装的Glock17手枪,更是让我看上去活像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
当然,莉莉和柚子的打扮也没比我正经到哪去就是了。
“唔,美露小姐,你得明白,在乐意到这地儿砸钱的那帮家伙之中,大部分人其实都没有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和军事教育。换句话说,如果在这方面过分强调真实性,很可能反而会抵消各位的美少女魅力、从而损害顾客的感受,之前按照你的要求取消不利于活动的高跟鞋,已经是让步的极限了,”马哈茂德显然知道我在想些什么,“换句话说,这方面免谈。”
“那至少让我们戴上头盔吧?”我摸了摸脑门,发现那里已经热辣辣地肿起了一大块。在之前与那些机械“敌人”的“交战”中,有一枚流弹打中了我的额头。虽然距离很远、而且只是一发非杀伤性的橡胶弹,但被打中脑袋真的很痛!
“不行就是不行。美露小姐,请你记住:公司之所以付给你们那么高的工资、补贴和保险费用,从一开始就包含了这点儿小小的不便所必定带来的成本。既然你们自愿来干特殊导游这行,这点儿牺牲总得做吧?”
“唔……”我咬了咬嘴唇,最后什么都没说——确实,马哈茂德先生的逻辑并没有什么问题,早在和海姆达尔公司签订合同、来到比尔泰维勒这片荒凉的土地上之前,我就已经被告知这份行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事到如今,我们实在没有太多抱怨的理由。
在大幅度转型“特种旅游业”之前,海姆达尔公司曾经是一家安保与自动化军事设备供应企业,在动荡的二十一世纪里,它向数以百计的国家、巨型企业和地方政治团体提供过军事安保服务,为经济活动的运行提供了关键保障。不过,在本世纪初,随着古老的民族国家因为漫长衰退而逐步陷入实质性解体、集中了绝大多数人口和财力的巨型商业城邦相互之间签订停火协议和安全保障条约,这家公司也不得不改变主营业务——在“不稳定地区”的安保服务确实仍在提供,但另一项全新的业务已经成为了盈利的重要来源。
在上个世纪的动荡年代里,海姆达尔公司获得了比尔泰维勒的所有权,这是块位于埃及与苏丹之间,没有任何正常国家乐意提出声索、自然也不存在丝毫主权纠纷的干旱荒野,相当适合开展那些说不上特别光明正大的灰色生意。在这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上,公司建立起了安保部队训练营、实战演习基地和安保装备研制与生产中心,而相关业务的巨额利润,让公司足以在这片土地上建起被称为“堡垒”的定居点。而当世界局势相对变得稳定一些之后,这些训练营和基地逐渐失去了最初的意义,高昂的维持成本让它们面临着遭到废弃的命运……直到几个头脑活泛的公司高层某一天突然异想天开,决定利用这些场所开展所谓的“特殊旅游业”为止。在本质上,这种“旅游”并不是什么全新的玩意儿,而是过去的角色扮演活动、真人射击游戏和野外探险的混合体,支付了大笔费用的游客可以在一支“特殊导游”队伍的陪伴下,体验亲自在故事中成为一名英雄、创下各种丰功伟绩的感觉,而海姆达尔公司库存的大量老旧装备、自动化安保机器人和训练靶标在经过改造后,正好可以在这一项目中被“回收利用”。哦,对了,只要游客本人有意愿,整个“冒险”过程甚至可以被拍摄下来并进行剪辑,从而留下一部专属于个人的“纪念电影”。
有趣的是,在一开始时,不少人都对这个点子都嗤之以鼻,尤其是那帮有着高得吓人的学位、长得一口气读不完的头衔、发表了大量学术著作,并在过去几十年中几乎完美地错误预测了每一次将世界推向深渊的大规模危机的经济学家们。“商业史上最愚蠢的点子,对上个世纪某些廉价科幻电视剧情节的拙劣仿冒,”那些专家如此评论道,“这一企划完全看不到盈利的可能性——在已经存在发展成熟的VR技术和相关电子游戏产业的前提下,谁会浪费钱在这种事上?更何况,这种‘旅游’无论采取多少安全措施,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危险因素。”
当然,他们又一次错了:在搞定了各种法律问题、并成功让“特殊旅游业”开张之后,海姆达尔公司从这项生意里赚到的收益,甚至比他们之前最乐观的估计还要多得多。诚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VR技术已然发展到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触觉、嗅觉、味觉的“全沉浸”水准,但对于某些特别有钱的家伙、尤其是在最近几十年中崛起的暴发户们而言,能“玩儿真的”这一事实,显然远比“真实体验”更加诱人。有些社会心理学家声称,真正吸引了那些家伙的,也许恰恰是这种“旅游”中包含的潜在危险因素:无论VR模拟得再怎么逼真,玩家仍然清楚,自己不会面临任何真正的危险,而“特殊旅游”却并非如此。
总之,不管他们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来到这儿的,总之,正是拜这帮钱多得没地儿花的家伙所赐,最初在比尔泰维勒试验性进行的“特殊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而安全业务衰退后空出来的大批训练设施和武器测试场则因此焕发出了“第二春”、成为了上演不同的旅游“剧本”的场所。其中既有我的小队负责的《绝境地球》项目这种较为“正经”的故事,也有更加天马行空的奇幻架空故事——据我接触过的某些工作人员的说法,某些开发部的那些聪明人儿甚至已经设计了魔法少女题材的“剧本”、而且还意外地颇受好评……好吧,至少幸运之神在这点上对我还算照顾,没让我被调到这种部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