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事的几人没能得到好处,顶着周围群衆的指指点点,只得乖乖去眼镜小干事那里,签字盖手印。
朱进财还握着手心里的那张纸片,他想了想,主动找到赵新华,提出:“要不,还是把我的这份让给别人吧,我在哪里都能种的。”
他说这话时,还有些心虚地望了一眼张婶,总觉得对不住媳妇和孩子。
赵新华哪里看不出来他的想法,一口回绝,将他要塞过来的纸条挡回去:“你别这样,说好了公平公开,抽到什麽就是什麽。”
离得近的几人也跟着喊话:
“是啊,大朱你就好好种!”
“新时代就是凭本事吃饭。”
“你可别乱下主意,回头要被你家媳妇骂了,我们可帮不了!”
朱进财还想坚持,赵新华受不了他这幅被人欺负了还要帮忙数钱的老实模样,赶紧把他叫到旁边,小声道。
“大朱,你要是让了,那你让我们办公室其他的干部怎麽办?”
赵新华想得远一些。
他要是抽到优等田,虽说也能让出去,但终究心里还是会觉得憋屈。
干部也是人,也有家要养。
就算月娘不和他计较,支持他的工作让他做一回好人。
可是他又凭什麽要求媳妇跟着自己一起没苦硬吃?就为了名声和脸面,要做顺水推舟的人情?
“假如开了这个先例,你让老书记怎麽办?他家女儿才生了外孙……还有陈忠?若是真开了口子,肯定也有人要让他把好田给让出来,但他和陈娣的情况你也知道。”
“你别一根筋了,种田是种田,大队有大队制定的规矩,哪怕你是出于好心,也不能来乱开先例。”
“若是你真想帮帮大家夥,可以在田里支支招,就算是包産到户,也不影响咱们共同富裕嘛,你说对不对!”
朱进财听赵新华语重心长说了一长串,这才明白他刚才的主意错得多麽离谱。
“哎,是我该想的东西想得太少,不该想的又想太多。”
赵新华拍了拍他肩膀:“知道就行,那田种水稻多好多漂亮啊,一年能收三季呢,就等你拿出成绩,我也给你找个记者做报道!”
朱进财被他哄得脸都红了:“得了,得了,我就一种地的农民,还记者!那我就去登记了啊……”
他说後半句话时,始终觉得不好意思。差点咬到自己舌头。
朱进财在集体主义的“能者多劳”理念下过了大半辈子,一时间还不太习惯要如何对待自身的利益。
赵新华被他这幅畏畏缩缩的模样逗得不行,笑着说:“大朱,该你的就是你的,别跟做了贪官似的行不行?”
围观群衆也被逗笑。
他们中许多人都跟朱进财有过渊源,年轻人们大多跟着他学过农耕技巧,那些老人则是与朱进财的父母从小相识,算是看着他长大。
“大朱,好好种啊!”
“今年的産量第一可就看你们了。”
“对,不能输给杨林大队啊!”
朱进财签完字,用红泥印完大拇指,拿着小干事递回来的凭证条,终于笑得合不拢嘴。
“一定!一定!”
孟西施也终于拿到了他们家的凭证条,她将它折起来,塞进程隼的兜里,挽起他就准备往秧苗仓库走。
抓阄还在继续。
没有了闹事的人,流程要比方才顺畅许多,抽签处的效率加快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