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不会容许点燃烽火的。”秦玅观缓缓道,“这中间,可有人横插一脚。”
“太后派裴敬山去传令,但调动的府卫军不知为何却并未增援。”方十二道,“微臣赶到时烽火已燃了许久了。”
秦玅观取下搁在案上的铜盆,露出完整的舆图来。方十二侧身接过,送至帐外。
烽火一燃,那些藩王便有了带兵进京的理由。本朝承袭了汉代的推恩令,封王势力相较于前朝已大为缩减,多数王室宗亲只有个散衔,但一旦京城异动,秦家江山不保,少部分藩王仍有召集府兵进京勤王的余力。
眼下朝局错综复杂,秦玅观并不想将藩王势力再牵扯进来。她料定,太后在她遇刺后必然会为秦妙姝做打算,做出谋夺大位的举动,所以太后也必不会允许点燃烽火,因而放心大胆地分出了些兵权供太后运作。
谁料,这烽火还是燃了。
秦玅观的指尖沿着京畿至平川关一带移动,临近藩王的名姓在脑海中翻覆。
除夕赐宴,藩王是需要到场的。这几日,京中宗亲不少,但还有几位未至。
倘若……
秦玅观叩响桌案,已成一计。
唐笙立了半晌没听懂她们在说啥,又没得御命,不敢坐下。
思忖了一会,唐笙扶着腰,一瘸一拐的行至帐中。
她刚要行礼告退,便听见秦玅观道:“过来。”
行动困难的唐笙:“……”
方十二掀帘进来,顺便架了唐笙一把,这才磨蹭到了秦玅观跟前。
秦玅观下诏,令探子注意各地藩王异动,又令方十二密切关注宫中动向。吩咐好这些,等到帐中无人了才开始问唐笙话。
唐笙知无不言,将自己被绑和被拷打问话的经历讲得一清二楚。
“如此说来,唐简真著有《朝中见闻录》一书?”
唐笙摇头:“我不知。”
秦玅观喉咙不适,想要啜些茶缓一缓,指尖还未碰到茶盏便躬身咳嗽起来。
她摸出怀中的帕子掩住口鼻,眼尖的唐笙看到了帕上的血渍。
“陛下,您——”
秦玅观指节抵唇,做出噤声的手势。唐笙一瘸一拐地靠近,替她顺了顺气。
“这个节骨眼上,朕不能有事。”口脂被蹭掉了,秦玅观抬眸,唇瓣泛白,“你明白么。”
唐笙点头:“奴婢不说。”
秦玅观道:“朕赏罚分明,这次你有功,朕当赏你些什么。”
她倚着太师椅,微扬着下巴打量着面前神色乖顺的唐笙。
“回陛下话,陛下赏赐奴婢是天恩,不赏奴婢亦是天恩”唐笙道。
这滴水不漏的回答听得秦玅观转起扳指来:“此话何解。”
唐笙抬眸,眼睛亮晶晶的。
良久,她道:“是别人教的客套话。”
秦玅观涂口脂的手一顿,有片刻失语。
“是你准备那些物件后,方汀教你的。”秦玅观用的肯定句,而非疑问句。
唐笙心道,还好自己如实说了。秦玅观这样的人太可怕了,但凡她有一点小心思都能被猜个透彻。
唐笙目光闪烁,继续溜须拍马:“陛下果然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实乃国之……”
“打住。”秦玅观面色冷了下来。
唐笙当即收声,脑袋低垂。
“朕有意拔你为殿前侍卫,挂职御林司。亦或是御前医官,值守殿前。”秦玅观收起舆图,回望唐笙,眸中多了几分考究的意味。
唐笙怔了会才打算扶腰谢恩,却被秦玅观拦手挡住。
“你像是不想要这个恩典的模样。”
“奴婢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殿前侍卫和御前医官月例各是多少?”唐笙眨巴眼睛。
秦玅观一时语塞,良久才道:“朕只知道,前者是从七品,后者是正六品。”
“那御前女医便好。”听说要升官,唐笙身上的痛楚都淡了许多。
她美滋滋道:“正六品月例肯定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