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暖和,来!喝点热水吧!一路过来,冷坏了吧?”麻婶擦了眼泪,露出笑脸招呼梁文元、杨平顺,看杨平顺在门口坐着,“啥时候办的喜事?这小伙子可真精神,元儿!你可是嫁着了!”
“还行,我捂的厚,不怎么冷。”梁文元看了眼杨平顺笑了下,“嗯麻婶说的是,他对我还挺好的。”
别的不说,及时现自己的问题,并告诉她,光这一点,梁文元就觉得杨平顺不是赶鸭子上架才娶了自己,他就是这么个性子,应该是看好自己的吧?
“到了村子没几天就办喜事了,大家一起办的,听说不紧着办,其他村子还会抢女人,去杨家村的大多都是大姑娘,只有零星几家是拖家带口。”梁文元回答完问题,才问,“麻婶你家如何?”
“挺好的!分了二十亩田地,二亩水田,这不前几天刚种了冬小麦,你大哥闲了下来就去了县城看看,有没有短工能挣点钱?你大嫂呢去了村东边跟人一起缝衣裳,宝根跟着孩子们去捡干柴了。就我自己在家。”麻婶说道,又是点头,又是摇头,
“我也听说了,整个桃源县是刚开荒出来不久的县城,下面好些村子都刚住人不久。听说缺女人缺媳妇缺的厉害,我家宝根也快十二了,不知道过几年说媳妇会不会容易些?”
梁文元点点头,“我也是这么听说的,我公爹还说整个桃源县,女人都不愁嫁,不管怎样,麻婶!咱们也算是在这安家了。”
麻婶点点头,犹豫了下才说道:“把过去的都忘了吧,你成了亲,往后生了孩子,这就是你的家了。”
梁文元片刻后才点点头,扭头喊进来门口的杨平顺,才朝杨平顺说道,“顺子,我最该感谢的就是麻婶,她在路上一直照顾我,让我吃饱喝好,还没让我怎么走过路,我多数时候都在坐牛车。走了好几个月我基本没吃什么苦,没遭什么罪。”
怪不得身体还不错!这么说来,梁文元一路上被照顾的不错,最大的问题是精神受了打击,风餐露宿,饿瘦了都是小问题罢了。
杨平顺点点头,“麻婶多谢了!文元也不让我多带些什么,就这袋子粮食,文元说还是当时官府给的新粮食,我俩就给背过来了。”
麻婶本来不想要,但梁文元硬是塞了过来,“麻婶!这是官府给我的,不是我从婆家背过来的,你拿着!”
麻婶这才应下,“你们好好过日子,我也打听过了,这上坡村距离杨家村挺远的,县城的东边,每月初五都有桃源县最大的集市,咱们约好了,往后啊若是有啥事就在集市上碰头!也省的折腾来折腾去的,都耽误在路上了。”
“我这一路算是走的够够的了,能少走两步,绝不多走一步。”麻婶笑了下,“你们觉得可行?”
“行!就听麻婶的。”梁文元连连点头,“麻婶可去医馆看过了?身体咋样?”
“去了,这个村长还挺好的,把我们这些人都组织了起来,去看了看病,我没大问题,就是人老了,胳膊腿有些不听话,儿子媳妇也都挺好,养这一冬天估计也没大事了。”
梁文元放了心,在麻婶家吃了顿午饭,就匆匆往回赶,到了家就准备做晚饭了,梁文元感叹,去集市碰面,当真是个明智的选择,不然这一天啥也别干了。
“咱冬天都有啥活啊?”梁文元吃着晚饭的档口问道。
“没啥活,有些人家会种些冬小麦,也有好些男人会去县城找找零工,这几年不少村镇都在盖房子,找零工很容易,女人们就是做衣裳做鞋,一年到头也就冬天能有空闲”杨二田说道。
“那、那我就跟着六婶学着做面食吧。”梁文元点点头,何莲叶那里不好多去,总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啊!
“去吧!你六婶做面食的手艺还不错。”杨二田点点头,又对儿子说:“你今年就别出去干活了吧?我看村里这些刚成亲的人家,没几个出去的,你也在家算了。”
总不能老公公在家跟儿媳单独相处吧?
杨平顺点点头,他才不想出门呢!热炕头搂着媳妇,不好吗?
于是十月份就这么晃悠悠得过完了,十一月的时候,村里不少人家传来了喜讯,梁文元还挺惊讶,结果没一个是她这批新媳妇!
跟着六婶走完了人情,梁文元笑自己脑子不转弯
“自己个乐什么呢?”杨平顺掀了帘子进来就看梁文元傻笑。
“啊?我觉得我脑子不转弯,我还以为是新媳妇”梁文元嘟囔了句。
“确实不转弯!”杨平顺忍着笑,一脸正经,“都吃着药呢,你忘啦?”
梁文元一愣,吃着药就不能怀孩子?也对!都是停了药再怀孕的。于是拍了自己额头,“我可真够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