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吾安心处是吾乡下一句 > 第17章 刚开始的村子(第1页)

第17章 刚开始的村子(第1页)

“这你可不要冤枉我啊!我到现在都没看清那个莲叶长什么样!”杨平顺很喜欢这样抱着,顺了下梁文元的头,“她那天过来,头根本没抬起来,我总不好过去巴着人家下巴抬起来去看吧?”

“我跟我爹一样,不喜欢扭扭捏捏的那个样子,饭都吃不上了,扭捏个什么劲?你说对不对?”杨平顺亲了下顶,“还是你好,大大方方往那一站,眼睛瞪得大大的,一点都不怯!”

梁文元乐了,她那是稀里糊涂呢,完全没搞清楚状况,而且她之前相看人家也不是这个样的啊!

“是,我知道!正儿八经的相看,肯定不这样,可这不是没办法吗?要是搬出正经的那套,你信不信,你们这二十几个姑娘到现在也没全部出嫁,住在长排房子里,那就是让单身汉子心里刺挠的你可明白?”

“嗯,我们那会说我们自己是露天锅的肉,谁见到了都想吃一口”梁文元不笑了,她现在是真的庆幸了!

“就是这意思村里谁不知道这样做不好呢?可还是这么做了,没办法人少,女人更少,这里条件艰苦,早先恨不能小麦一点不脱壳不磨粉,就那么硬生生的煮着吃也就这几年,粮食里的糠麸皮慢慢少了,才有了磨坊,又开荒了水田,什么都刚开始不久,能抢个媳妇已经不错了,哪里管的了那么多呢?”杨平顺脱了鞋,坐在炕上抱了抱儿子,

“这臭小子是够沉的,才满月不久吧?都赶上小猪仔了!”

“那还不好?就把他当小猪仔养!”梁文元也凑了过来,“今年冬天可有事做了,儿子四五个月大正是好玩的时候”

没几天陶花生了个女儿,梁文元收到消息,带着小被子去送了礼,看陶花恹恹的不愿意吭声,她也不啰嗦,说了几句话就走了,路上看到拿着个小包袱的刘十一,

“你刚从陶花那过来啊?她怎么样?”刘十一拉住梁文元,

“陶花没什么精神,好像还哭过,女儿有点瘦,才五斤,但时婆子说挺健康的,养大没问题!”梁文元实话实说,“你过去看看吧,我该回家喂奶了”

她怕刘十一跟她打听怀大海时候的反应陶花就这么干过,旁敲侧击得问了一堆,刚开始梁文元还说一堆,后来明白过来,这是要跟自己对比,看看到底谁生男谁生女她不喜欢这样,一个还没出生的孩子就这么被比来比去,很讨厌!

刘十一也确实想问问,结果还没张嘴,梁文元就一溜烟跑了刘十一打算去问陶花,可见到陶花又把话咽了下去,哪里是没精神,简直是大病一场啊!刘十一心惊不已,顿时没了打听的心思,还是好好养着更重要啊!总不能生个孩子没了半条命吧?

“你别哭啊,这月子里呢,仔细你眼睛疼啊!”章小麦端了碗热汤进来,就看陶花在抹眼泪,“哭什么啊?你生的那么艰苦,你俩都平平安安的不好吗?”

“为啥就不能是个儿子?”陶花深呼吸一口气,勉强忍住了眼泪,“我跟她差不多同时怀孕,她生了儿子,我却生个闺女,别人怎么笑我?”

“那你想怎么样?抱着闺女跟她换换?”章小麦撇嘴,再不好也是自己生的,“咱公爹婆婆都高兴的不得了,老三也乐,怎么就你哭呢?”

“真。。真的?他们没不高兴?”陶花抬起头,还是接过了热汤,

“骗你做什么?咱家多久没有小娃出生了,这先开花后结果的,你又不是只生这一个!光盯着文元姐干嘛?”章小麦看了看小女娃,“瞧瞧多乖,你快把眼泪收一收!”

“呦!今个的卤子好啊!”杨二田端过一碗打卤面,呼噜噜吃了起来

能不好吗?肉酱打底的卤子,就一点点醋、盐、辣椒调味,有豆腐丁、胡萝卜丁、黄瓜丁还有鸡蛋碎,再撒点葱花芫荽末,色彩鲜艳,口感丰富,够味啊!

“爹,慢点吃,卤子还多!下午还能再吃一顿!”梁文元给自己也盛好了面条,坐下来开吃,“上午去了铁壶叔家,陶花生了个女儿,我送了床小被子。”

“呦!生了啊,娃咋样?”杨二田过了瘾,吃面度慢了下来,“你生的时候,他还来咱家了,明天我也去看看。”

“娃有点小,五斤多,不过时婆子说应该能养大,大人孩子都挺好!”梁文元没对父子俩说起陶花那个没精神的样子,跟公爹丈夫说别人家的媳妇生了孩子没精神,梁文元觉得有点怪怪的。

“是不大,我还记得杨七家吧?他那个病歪歪的孙子,出生时就四五斤,跟小猫似的”杨二田呼噜完一碗面,又盛了半碗,“哎,孩子身体不好才是最愁人的!时婆子既然说能养大,应该没问题。”

“我今天去磨坊,听杨三婶她家大儿媳说,那个十一?是叫这名字吧?怀相也不好,家里人打算要带去医馆看看,过来问我,当初你咋样?”杨平顺也呼噜完一碗面,盛了第二碗,“我就说你也吐,后面还腿肿脚肿什么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家那媳妇也生过孩子啊,能不知道?还跑过来问你?”杨二田停了停夹面条的筷子,“咋想的?跑来问你?”

梁文元筷子一顿,她好像有些明白了“顺子,往后别人再问你,你就往含糊里说!爹,我估摸着她们这么问,是为了自己家的作对比,好知道生男生女也好比一比谁的孩子更好!”

“不是”杨二田愣了愣,“村里就有人会看啊,想知道直接找这些婆子们看就知道了啊!她时婆子就是个会看的,看的还准!”

“真让她们一下子知道了,她们又不愿意了”杨平顺又呼噜了几口,听了梁文元的话醒过味来,“人家就是为了对比的!不是想知道生男生女的,爹!”

“那这是何必呢!”杨二田摇摇头,继续呼噜剩下的面条,“谁家的孩子都是宝啊!比个什么劲啊!”

说的是啊,比个什么劲?生都没生出来,就比了起来!累不累?

“让他们比去!咱们大海好好长大就是了!”杨二田吃饱了,擦了嘴,“过几天县城东边大集,咱们去看看吧?眼瞅着就要冷了,咱们赶个大集就在家待着吧!”

“行!村长那天好像也要去,咱们坐着牛车去。”杨平顺也吃饱了,

梁文元兴奋起来,“顺子,你去了大集遇到麻婶了,告诉她我生了,给她报个喜!咱们一直忙活到现在,麻婶还不知道呢!”

“好!你有什么想买的吗?”

梁文元去不了,她要在家看家带孩子,想了想说道,“给我带点面食回来吧?我学了这么久,面食来来去去就那几样,你带几样家里没做的回来,我琢磨一下,也算是给冬天找点事情做。”

“行!”杨平顺点点头。

梁文元没什么事,瞅到攒的鸭蛋不少,索性腌咸鸭蛋吧!打听好了哪里有黄土,便让杨平顺挖了几筐放到院子里,一一清洗鸭蛋,和好加盐后的黄土浓稠泥浆,把鸭蛋放进去滚一遍,再放到坛子里,盖满黄土,等个二十天。

把家里的咸鸭蛋都腌好了,冬天也到了,今年冬天是吃货的一冬,除了缝补了几件衣裳外,梁文元并没有给全家重新做衣裳,毕竟布料也挺贵的去年的衣裳还都能穿,明年再说吧!

梁文元琢磨了炸丸子、蒸花馍、搓鱼儿、剪鱼儿、拨鱼儿等面食,甚至还做出了凉皮,汤面条、炒面条、打卤面、面叶汤、炒面叶等五花八门各类吃食,到西北的第二年冬,梁文元终于把面食学了八成,她也吃习惯了面食,甚至还入乡随俗,吃面条时到点醋

这一冬天,杨二田父子俩,就好像进了粮仓的老鼠,天天捧着肚子吃吃喝喝,一天三顿,顿顿吃到撑,还没到新年,两人明显胖了新年前村长家杀猪,见到父子俩的人都新奇,这年月能吃胖的人不多啊!

继顺子媳妇会做饭,还会生娃之后,杨家又成了杨家村的谈论热点。

老春婶倒是老实了,她甚至还有点沾沾自喜,要是儿子不动手,哪来的大肚皮?动的好!没准早点动手,早就有了呢!其他三个儿媳没动静也老实了,现在何莲叶被供了起来,好吃好喝都紧着她先来,还没抖落威风,老春婶琢磨着怎么样再给何莲叶点颜色看看,也省的她真生儿子,要骑到自己脖子上!

杨三嫂有些看不上刘十一的做派,不干别的,天天打听那些怀过娃的什么样,有什么反应,再一一跟自己作对比真是短视!她都没嫌什么呢,她这个亲娘可好!还不如陶花呢!心眼多的像筛子,怎么这事就这么傻呢!杨三嫂直叹气,不过这让她在杨四嫂面前扬眉吐气,她也就忍了。

喜欢吾心安即吾乡请大家收藏:dududu吾心安即吾乡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