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吾心即安是什么意思 > 第77章 春天到了(第1页)

第77章 春天到了(第1页)

“阿爷,我打算我那二十亩都种小麦了!”东子嚼着花生米说道,“没几个月,六妹又该生了,我怕我惦记太多事情,忙活不过来了,再耽误了地里的活计。”

“也好!那你二亩水田,都种上稻米吧,稻米放到库房,一点别卖!小麦留够一两年的,你还能卖掉点粮食,换银子。”杨二田絮絮叨叨说的很是仔细。

东子头一年挑大梁单独过日子,他宁愿让孩子嫌他啰嗦,也不能嘱咐不到位。

“阿爷说的是,我也这么想。”东子点点头。

“爹,咱那四十亩,就二十亩小麦,二十亩玉米吧!”杨平顺仔细琢磨了下。

他觉得这样最合适,小麦需要集中收割,到时候大不了找几个短工,日夜不停忙活几天也就是了;而玉米是相对来说,方便收割,只要有劲掰下玉米棒子就行了。

至于留在地里的麦秆、玉米秆,就让双胞胎慢慢往家运就行了。

九月份大海就要办喜酒,秋收当然是越快忙活完越好啊!

杨二田听完后,琢磨了下,“不种点花生了?花生价格可不低啊,再者说,榨的花生油滋味也好!”

“那就在咱菜园种一垄吧?够过年的时候,过花生油的瘾就行,咋样?”杨平顺指了下菜园子。

杨二田顺着看了眼,点点头,没意见了。他也觉得没什么比大海办喜酒更重要的事情了。

做好决定后,杨家的男人们,琢磨着今年事情多,伺候粮食上,可能不如往年精细了,索性浇两遍粪肥吧!

于是杨家成了杨家村最早浇粪肥的一家,其他的人家也不躲懒了,纷纷也准备浇粪肥,或犁地了。

村里人都纷纷议论,这杨二田家的日子咋就这么美呢?不但第一家要盖砖瓦房了,还是第一家娶了县城的闺女!

也就是这时,有人忽然想起来,大海出生时,时婆子说的话,老春婶尖酸刻薄,“不说当官吗?当啥官?不就是走走镖吗?连个童生都没考过!”

杨三婶呵呵直笑,“瞧你这酸劲,你让你孙子也去考啊!怕是连笔都不会拿吧!”

现在杨三婶的孙子如何不提,孙女可是附近十里八村的香饽饽!因为几个孙女手都挺巧,绣活很拿得出手!杨三婶脸上有光,在大妈团里很有底气。

“要我说啊,咱还是想想咱自己的孙子吧!天天盯着人家干嘛?这些年大姑娘是多了起来,可真要挑个不错的人家,容易吗?哪有功夫盯着别人啊!”杨七家的说道,她三个儿子,就两个孙子,当然要好好挑一挑。

“说的是啊!你们听说没!杨老三把二闺女说给大树村的郑家了!”杨二虎家的说道,“还是堂姐妹嫁堂兄弟呢!你们咱们的孙子咋就没这福气?一口气两个孙媳妇呢!”

“那杨二田家的小芳呢?多大了,该说婆家了吧?”老春婶被噎了两句,重新加入了话题。

“小芳会做饭,还认字!这么好的闺女,人家还不精挑细选个人家?”杨溪头家的说道,她那个病秧子孙子早几年成了亲,现在刚有喜信。

“呦!四嫂,过来说说话啊!”杨平家的看到了杨四婶,连忙打招呼。

自打杨四婶成了媒婆,尤其频繁往来县城后,杨四婶自觉比这些老友有见识多了,有些不怎么跟她们说话了……可这些老友家家都有孙子或孙女,少不得麻烦杨四婶啊。

杨四婶笑了笑,“下回吧,三嫂!走,我有话说。”

杨四婶是来给刘十一的大儿子说媒的,“三嫂,你咋想?这没看上人老刘家,百里村的赵家呢?”

当初百里村的赵家看上了大海,着急忙慌得找了杨四婶,结果杨四婶没把这门亲事说成,赵家便赖上了杨四婶,要是不给他家闺女说成一桩好亲事,那就把杨四婶骗媒的事情宣传出去。

杨四婶为了自己的好名声,跑断腿得帮赵家大闺女找婆家。这不刘十一的大儿子跟着他爹跑了趟大树村没瞧上刘家闺女,就想着要不就把赵家闺女塞给妯娌的孙子吧。

“四婶,这赵家是个啥情况啊?”刘十一连忙问道。

“我不要赵家!”

杨四婶还没说话呢,刘十一的大儿子忽然出声!

“哪有你说话的份!干活去!”刘十一瞪了眼儿子。

“娘!我知道赵家,去百里村买鱼的时候,他们说过,这家人看上的大海,结果大海跟那什么家定了亲!”

杨三婶听完孙子的话,一脸怒气去看妯娌,刘十一也带着一脸不情愿。

怎么?人家不要的,塞来我家了?

杨四婶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你们听我说,我当初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