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翁等罗娘子给她介绍完了,才开口说比试的规矩。
一个时辰之内,梁翁和史如意同做一道点心,做完由在场的几个人分吃,味道是好是歹,一试便知。
梁翁让史如意来选想做的点心,选她自个儿拿手的即可。
只一条,不能是似那四季花点一般,做成花里胡哨的。
梁翁是自信乃至於自负的,他做这传统点心做了一辈子,没有哪样是他做不趁手的。
便让让这女娃娃又何妨?也好让她输得心服口服。
史如意原来心里还打着鼓,一听梁翁这话,却瞬间安定下来。
单论做点心的手艺,她可能不及梁翁。但她脑子里装的,可是经过上千年岁月,不知多少大厨琢磨锤炼而成的方子。
史如意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外头祥和斋里摆的点心。
「嗯……
那便比这蜂糖糕罢。」
麻团需入油锅炸至金黄,火候掌握极难掌握得当。栗子糕虽是上笼屉蒸熟捣烂来做,到底青黄几层,显不出点心的精致好看来。
只有这白蜂糕,长方白玉,切开来里头糕发如蜂窝,好吃又好看。
蜂糖糕分荤素两种。
素者制作时多用白糖,色泽白润,味道清香松软,又称为米面蜂糕,梁翁拿手的应当也是这种。
有珠玉在前,她只能另辟蹊径。
史如意挑挑拣拣,弃了粳米粉,取粟米面和栗子面来。
先用细箩细细筛上几遍,加入老面肥,慢吞吞拌和成肥面。
这时的面粉远远比不得後世精细,要把杂质统统筛掉,後面做出来的点心才会细腻。
但古人也有自个儿的爱用讲究,比如这老面肥,发起面来,比一般的发酵粉都要醇香可口,不仅不会蓬松太过,还带着一股原味食材的香。
她问了罗娘子,在柜子里寻着一大罐枣蜜。
毫不客气地挖了一木勺出来,加入鸡子丶杏仁大小的猪油丁,搅匀後分几次揉和进面里。
最後形成的面糊,颜色如鹅黄凝脂,肥润稀松。
因着做这蜂糖糕的经验少,史如意特意放缓了揉面的速度,不图快,只求稳。
本以为会被梁翁远远甩在後头,等着面团发酵的功夫,史如意抹了一把汗,抬起头来,惊奇地发现梁翁竟然比她慢了一步,现下还在揉面。
她皱眉观察一阵,才发现罗娘子之前所言不虚。
梁翁的手指比常人的都要肿大,屈伸困难,动作僵硬不说,每一次揉面的动作似乎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
身体条件受到限制,梁翁恍若未觉,面上的神色极为投入,一丝不苟。
千百次的重复,速度虽然慢,动作中却透出格外的郑重来。
这一刻,世界上仿佛只剩了梁翁,和他面前这碗白面。
像年迈的侠客重新握起宝剑,似那颤巍的读书人,在病床上还要挣扎着提笔,哪怕写下的字迹已经潦草到不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