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凤落篱卜君山笔趣阁 > 第32章(第1页)

第32章(第1页)

看着那一麻袋一麻袋的粮,谭明珠心里生出几分抗拒,村长和官吏的声音就在隔壁,望春娘哭嚎的声音传过来,赵母担忧的站起身,抻长脖子想要看看望春家的情况。

可惜院墙的高度阻挡,她并没有看到什麽,不一会儿传来一串脚步声,谭明珠的心都跟着提了起来。

「春山啊,把新粮都拿出来吧。」秋叔一进门就大喊着,脸上强扯出一个略显尴尬的笑容。

他是村长即便是心里和村民一样不愿,也得配合官差将这事儿办成了,望春娘刚才那一通闹,他多少有些心虚,担心赵母也冲他闹一场。

赵春生冷着脸指了指不远处的麻袋,「都在哪里了。」

官吏一进门就看到了,一个拎着大称开始称粮,一个负责登记算帐的,村长站在一旁脸色不比赵青山好看到哪里去。

他家人口多,去年又刚添了小孙子,大大小小加起来六七口人,交完税那点粮勉强饿不死人,就别说卖馀粮换钱的事儿了。

没多久三四个官吏就称量好赵家的粮,「一共是十石余着点,就按照整数算吧,交三石半税粮就行。」

那人一边说着,一边在帐册上登记,语气里一副天大的恩赐似的,看着官吏将三石半粮食都搬到骡车上,谭明珠才切切实实的明白,三石粮食有多少。

足足拉了两辆马车,她紧抿着唇一言未发,突然发现隔壁的望春娘的哭声一点都不夸张,她这会儿也想坐在地上撒泼大哭。

赵母脸色有些泛白,神色倒是还好。

「好了,剩下的赶明去打听一下价钱,卖四百斤吧,剩下的先留着。」

这相当於卖出去了一半,比起其他村民,赵家算是好的,家里只有赵青山一个男丁,加之他又是参军回来的,省去交人头税这一项,只需要按照规定上交粮食就行。

而家里人口少地多,收的粮食也够吃,还能拿出来一些去换钱,但有些人家这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望春家里交完粮税,还要交一个人的人头税,这一个人一年就是六百文而他家有两个十六岁以上的男丁,如此除了粮食还要交一两多银子。

剩下的粮食都怕是要熬不到年底就要去买着吃,粮食买不了钱哪里有钱交人头税,故而村里人哀声哉道,也有脾气硬的就是不交这麽多,天没黑就被人抓进了衙门。

村里收粮税总共用了三日,这三日里哭声就没有断过,谭明珠心里五味杂陈,她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也是第一次真真切切体会到,税收对百姓的影响。

终於明白父亲当年没到这样的时候,都会唉声叹气,上书提过减免税收,可次次都被陛下驳回。

甚至还因为这样的事儿,她爹爹挨了责罚。

就在这时,一道幸灾乐祸的笑声在村子里响起,和那些哭喊声截然不同,让人想要不注意都难。

赵娟手里拿着一个白面馍馍,一边吃着一边开心的满村里逛,「哟,今年税收涨了啊?我这真是小和尚下山一问三不知啊,自从我家高中得了功名,这税可就免了。」

谭明珠站在院子里,并没有看到赵娟,但她的声音不小,谭明珠听得清楚,一脸疑惑的问赵青山。

「她儿子不是童生吗?什麽时候成了秀才?」

在大晋,只有秀才以上的功名才可以免税免服徭役,童生可没有这样的待遇,别的谭明珠或许不知道,但这一点她还是清楚的,当年她哥科举的时候,有和她说过这些。

赵青山不怎麽和村里人说话,对这些也不太了解,目光不由得看向自家母亲。

赵母有些无奈的说道:「就麦收之前接到了喜报,考中了秀才。」

听完这话,谭明珠翻了一个白眼,也不过是命好,在税收前得了一个秀才的功名,这才免了今年的税收,可到了赵娟嘴里,就好像她们家免了多少年了似的。

突然脑子一个念头闪过,她如鹰隼般紧紧盯着赵青山,目光过於锐利直白,甚至还有些灼热。

对上她这样的目光,赵青山後背一紧,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逐渐升上来。

接着就听到谭明珠堪称完美的建议。

「青山,你要不要也去考个秀才?」

第22章

几日後,赵春山赶着村长家的牛车,拉着一车的粮食,带着赵母和谭明珠离开了村子。

牛车上,谭明珠抱着一个包袱,里面都是她这次要去交的绣活。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她紧赶慢赶终於在出发前绣完订单上的数量,赵母这次也会跟着他们一起去康桥城,带了家里不少特产,一些事给佟老板的,一半是给谭明珠的乾娘谭嫂子的。

这车粮食他们也打算拉到城里卖,县里的粮行都在压价,他们知道刚收完麦子,大多数人家都有馀粮急着出手,於是价格也都压低。

问了一圈价格,赵青山和赵母一拍桌子,决定将粮都拉到城里,价格自然也会上去。

城周边的村庄地少,产粮有限,而城里的人都是买粮吃,收粮的价格也都十分稳定,不会出现故意压价的情况。

只是路太远,很少有人家能跟着辆车去卖粮,况且还需要再半路住一夜客栈,挣那几个粮钱谁舍得在外住宿买饭吃。

故而大多数人明知道镇上的粮行压价,也只能捏着鼻子赶紧卖掉,家里地方有限,万一受潮或者遭老鼠啃咬,那些粮也都不值钱了。<="<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