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曾经相亲对象几年后找你 > 第70章(第1页)

第70章(第1页)

傅杨抗拒地瞥了眼碗里的鸡肉,半只鸡分成三块,兰夏吃了条鸡腿,剩下的都在他碗里了。张了张嘴,最后只留下一声沉重叹息。

对象笑颜如花,字字句句都在心疼他。

确实做了亏心事的傅杨没找到既能脱身又不让对象加倍记仇的两全法子。他端起比碗大三倍不止的鸡肉。说实话,并不难吃,但确实不太喜欢。

眸光幽幽地看向一脸期待的兰夏,傅杨表情放松,顺着她的话表态。

“夏夏对我真好,我今晚一定更卖力。”

猝不及防上了高速,被下保证书的兰夏真想把一锅汤都给他喝。

午饭后,兰夏和外婆以及傅奶奶视屏聊了几句,换上出门的衣裳,准备带傅杨去自己的幼儿园和小学逛游,顺便消消食。

一夜大雨过后,气温再次降低,在屋里时感觉差别还不大,等出了门,夹带着雨丝的西风落在手上、脸上,冻的人一个激灵。

兰夏穿着鹅黄羊绒大衣,脖子上的围巾本来仅做个装饰,被风一吹,立刻在脖子上绕了两圈直至遮住半个下巴。

“真冷啊!”兰夏锁好门,“再有半月,估计要下雪。”

傅杨撑开黑色大伞,“喜欢下雪吗?”

“喜欢啊!”兰夏眼睛亮晶晶道:“每年冬天下雪我都在想,要是哪年能在老家家里赏雪就好了。外面大雪纷飞,屋里开着空调暖融融的,和外婆还有巧慧姐和洋洋围坐在一块儿吃点心喝热茶,或者在乡下房子里,亲友邻居围炉烤火,煤炭炉子口架上火钳夹,摆几个清明饼烤到外皮微焦鼓泡,直接吃或者往里面夹花生红枣葡萄干,味道一级棒!”

兰夏喜欢雪,不是因为城市社会赋予它的诸多浪漫,而是因为雪在她的记忆中总是与家庭、和睦、温暖在一块儿。

条件困难时,大家围着火炉挤挤挨挨成一圈,嗑瓜子、烤红薯片和米饼,闲话家常。条件好时,舒舒服服窝在空调屋里,吃零食聊天打牌。

被丢满地的花生瓜子壳也带着热闹喜庆的景象。

◎最新评论:

亲戚

◎红漆斑驳的大铁门口,身穿黄色大衣的漂亮女人和穿着黑色大衣帅气十足的男人撑伞走进校园,小学生们纷纷投去好奇、惊艳、羡慕以及八卦的目光。◎

“恭喜,你的愿望实现了。”傅杨莞尔,因她眼中的憧憬而倍加期待大雪的到来。

“嘻嘻,不仅实现了,还收获一个惊喜。”

兰夏把身体的重量挂在他胳膊上,仰着小脸,欢喜地看着他。

南方的冬天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万物凋零的颓丧感,山依然是绿的,田埂、路旁、山坡上的树木依旧枝繁叶茂,只是在灰扑扑的天空下都显得有些无精打采,而穿着鹅黄大衣的兰夏犹如一朵早开的腊梅,成了这方天地的焦点。

傅杨莞尔,明知故问:“这个惊喜是指我吗?”

兰夏歪了歪脑袋,反问回去,“不然还能是谁?”。

甜甜的撒娇般又带着点狡黠的话语一字字撩拨着傅杨的心弦。

说话的功夫,已经走到夏夜云散步的三岔口。

门前种树的小卖铺窗户上的木板还钉着,门是一扇破旧的木板,看起来还算结实。

走过小卖铺,敬老院的大铁门敞开,三四人合抱的桂树安静伫立在原地。天气太冷,只有楼房阳台不时有人走动。

“环境挺好。”傅杨看到楼外墙挂着空调外机,看数量应该是每间房都有空调。

机器运作时发出的微弱嗡嗡声在空旷的院子里回荡。

“这座敬老院是我们大队十几个村子共同出资成立的,家境富裕些的,每年还会额外捐钱,哪家捐了多少,运营开销多少,都贴了条子在公告栏上,大家都可以看到。”

兰夏指着一面石墙让他看,上面篆刻了敬老院刚成立时每个出资人的名字及所在村子。

“看,外婆的名字在中间。”敬老院大前年才建起来,筹备时兰夏手里钱不多,出了两万块,在名单中属于中等水平。

最高的是大队书记,他闺女和儿子都是当老板的,各捐了十五万。剩下的几千几百的都有。旁边还刻有出力的人名单。

“你们这儿的集体归属感很强。”

提起这个,兰夏作为大队的一员,与有荣焉。

“可不嘛!毕竟哪家都有老人,自己也有老的一天,养老院建起来对自己也是一个保障。”

满五十岁每月二百元包食宿水电。五十岁及以上无自理能力且没有儿女的老人入住免费。

虽然只是三层的红砖水泥房子,但每间房都配备独立卫浴和空调,标准两人间。每月加一百元就能自己单住。

说实话,对年轻人也是很有诱惑力的。

傅杨从小到大基本都待在城市里,对乡下并没有记忆很深刻的地方,但也能理解兰夏的骄傲和喜欢,“看见老有所依,年轻人才能安心打拼。”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最后只能住敬老院,但它的存在,对许多人而言是年迈时一个还算舒适体面的选择。

走出养老院,在第二个路口左拐,往前百多米就是学校。

兰夏的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都在这儿念的。

两人到门口时,正好放学铃声响起,大门打开,呼啦啦一群学生跑出来,乌泱泱涌入大门口一栋红砖平房。

“小卖铺。”兰夏介绍了一句,带着傅杨往里走。

红漆斑驳的大铁门口,身穿黄色大衣的漂亮女人和穿着黑色大衣帅气十足的男人撑伞走进校园,小学生们纷纷投去好奇、惊艳、羡慕以及八卦的目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