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出去摆摊,我肯定不行。干这个嘴皮子得溜,我不行。”唐建华连连摇头。
他对自己还是有个清晰的认知。
唐晓燕最初摆摊的时候,他去送东西,见过唐晓燕做生意,他感觉自己做不到唐晓燕那样。
“你可以先试试,留下的那一百多件货,给你练练手,实在不行,再放弃,你顶多亏点时间。”
“三妹,服装的利润有多大?”卢美玉问,“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
“我明白,你们如果要干这个,肯定要了解清楚。一般零售价是进价的三倍。”
一听三倍,他们个个瞪大了眼睛!
“你们别觉得三倍很多,你要想,出去进货有多大的风险,市场里都是扒手,一不小心就遭殃。
还有来回车费要花钱,遇上天气不好就出不了摊,只能在家干等。
摆摊还会遇到顺手牵羊的,还会收到假钱,还有卖不掉的,长时间卖不掉,就得降价清仓,这些都是成本,都是损耗。”
“听你这么说,这个钱不好赚啊。”卢美玉说道。
唐晓燕笑说:“好赚的话,还会有这么多穷人吗?三倍的利听着很多,那要一切顺利,全卖出去了,才有,卖不掉,砸手里,血本无归也是有可能的。”
这个年代摆摊的很多都挣了钱,但是“很多”,不是全部,亏的人也有。
“你们可以先试试,不行的话,再想其他挣钱的路子。”
唐老太看着儿子儿媳:“三妹说让你们试试,你们就试试,这是三妹的心意,要是不行,那是你们自己没本事,吃不了这碗饭,以后可别说三妹这个当侄女的不记着你们。”
“妈,看您说的什么话?”唐建华说道,“我们怎么会那么想?”
“我将来达了,自然不会忘记叔叔和婶婶,但是那也得叔婶你们自己能做才行。”
机会给了他们,他们自己干不了,那就另说了。
“我明天下午出去市里,我姐跟我一起去,奶奶,您跟我们一块儿去,还是过阵子再来?”
六月底了,再有个多月,花生和玉米要收了,这些东西,唐老太都种了。
“你们先去,我等你们开学了再过来,家里的我肯定要安顿好,一天时间哪里能安顿好?”
“那也行,八月底,我回来接您。”
听说她要走了,卢美玉说:“三妹,你明天几点走?我给你准备点菜你带过去,省得买了,外头一棵葱都要花钱。”
“明天吃了午饭再走,婶子,您手艺好,给我做点酸豆角、干豆角、干茄子,下次我回来拿。”
自己的手艺被认可,卢美玉很高兴,应的也很爽快:“行,我多做点,”
“叔,明天礼拜六,摆摊周六日是最好的日子,您明天去试试,我再给您留一个晾衣架和一些衣架子。”
唐建华点了点头:“行,要是我卖不掉,你八月份回来,再带走,要是卖掉了,这本钱多少,我给你,你们三姐妹读书开支大,我也不占你这个便宜。”
唐晓燕说送,唐建华也不好意思真白拿。
要是她特有钱,白拿就白拿了,现在她们也是用钱的时候。
“您这么说的话,那明天婶婶给我的菜,我得付钱,八月底,我回来拿酸豆角干茄子,也得付钱。”
“这不一样,菜没花钱,衣服裤子你是真金白银买回来的。”
“我去外面买不也要花钱,还不一定干净,您要跟我这么客气,那我只能付钱了,哦,对了,还有昨天的工资。”
唐晓燕又摸出红包:“这是给您的,另外三个,您帮我交给其他人。”
“给你帮一天忙,还给工资,别人怎么看我?我这么见钱眼开?赶紧收回去!”
唐建华只拿了三个,他的那个没要:“这三个,一会儿,我给他们送去。”
唐老太看孙女和小儿子客客气气,脸笑成了菊花。
她笑道:“三妹,你把钱收起来,你亲叔给你帮一天忙,是应该的,以后你们姐妹读了书出来,条件好了,多孝敬孝敬你叔婶。
建华,这一百多件货,你也先别说给钱了,等她们三姐妹考上大学,你红包给大一点。”
“还是奶奶说的有道理。”唐晓燕笑道,“我们姐妹三个,就等着叔婶的大红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