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宋韵轻的穿越 > 第十章 暴雨洪灾雪上加霜(第1页)

第十章 暴雨洪灾雪上加霜(第1页)

苏轼和我短暂相聚后,还没来得及好好说说话,京城的天空陡然间乌云密布,仿佛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将整个京城笼罩其中。豆大的雨点像是被一双无形的大手狠狠砸下,瞬间倾盆而下。起初,百姓们满心欢喜,以为是上天怜悯,降下这场甘霖,能缓解那肆虐已久的旱灾。可谁能料到,这暴雨来得太过迅猛,势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持续的时间也长得超乎想象。京城周边本就干涸得见底、河床满是裂痕的河道,根本无法承受如此汹涌的水量。刹那间,河水如脱缰的野马般暴涨,形成了汹涌澎湃的洪水,裹挟着泥沙、石块和杂物,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京城奔腾而来。

洪水好似一头凶猛的巨兽,咆哮着冲进京城。所到之处,房屋在它的冲击下纷纷轰然倒塌,扬起漫天的尘土。百姓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孩子们惊恐的哭声、大人们焦急的喊声、洪水震耳欲聋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绝望的悲歌,整个京城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苏轼和我来不及多想,立刻投身到抗洪救灾的紧张工作里。苏轼毫不犹豫地站在齐腰深的洪水中,那冰冷刺骨的水流不断冲击着他的身体,可他浑然不觉。他挥舞着手臂,大声指挥着士兵和百姓们搬运沙袋,堆砌堤坝,试图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阻挡洪水的疯狂侵袭。他的声音因为长时间的呼喊,变得沙哑而又疲惫,但他始终没有停下,那坚定有力的话语不断在洪水中回荡:“大家加把劲!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挡住洪水!”

我则在临时搭建的医疗点,争分夺秒地救助那些被洪水冲伤的百姓。伤者源源不断地被送来,他们的状况惨不忍睹。有的被倒塌的房屋砸伤,身上满是鲜血和淤青;有的被洪水卷走后好不容易才被救起,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痛苦地呻吟着。我一刻也不敢停歇,双手不停地为他们包扎伤口、处理骨折。这时,一位年轻的母亲,名叫阿秀,她满脸泪痕,神色慌张,紧紧抱着自己受伤的孩子冲进医疗点,扑通一声跪在我面前,哭着哀求道:“大夫,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我连忙将她扶起,只见孩子的腿被一块木板重重砸中,鲜血如泉涌般直流,孩子已经陷入了昏迷,脸色苍白如纸。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迅速为孩子止血、消毒,然后小心翼翼地为他固定骨折的部位。在治疗的过程中,我轻声安慰着阿秀:“别担心,阿秀,孩子会没事的。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可我的心里也十分紧张,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默默祈祷着孩子能平安度过这一劫。

然而,洪水的疯狂肆虐让医疗物资变得极度匮乏。绷带、药品很快就见底了,而伤者却越来越多,源源不断地被送来。苏轼得知这个情况后,心急如焚,他不顾个人安危,冒着随时可能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带着几个同样勇敢的士兵,毅然前往城中的药铺和医馆收集物资。其中,士兵李明一直紧跟在苏轼身旁。

在他们艰难前行时,李明看到了在洪水中拼命护着孩子的阿秀。阿秀单薄的身躯在洪水中摇摇欲坠,李明心中一紧,毫不犹豫地冲过去,帮阿秀把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阿秀望着李明,眼中满是感激:“谢谢你,要不是你,我和孩子可怎么办。”李明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没事,这是我应该做的,大家都在努力,能帮一点是一点。”

之后,李明在收集物资的间隙,总会抽空到医疗点看看阿秀和孩子。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阿秀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每次看到李明来,她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一来二去,两人之间渐渐有了不一样的情愫。

有一次,李明在洪水中找到了阿秀家被冲走的一个旧木盒,那里面装着阿秀和孩子仅有的一点念想。当李明把木盒交到阿秀手中时,阿秀眼中闪着泪光,伸手轻轻为李明擦拭脸上的泥水,两人对视,氛围变得有些微妙。

与此同时,朝廷中的礼部侍郎赵康却在这个关键时刻落井下石。他一直对苏轼的才华和威望嫉妒得发狂,内心的阴暗让他在此时选择了暗中向皇上进谗言。他跪在皇上面前,一脸虚伪地哭诉道:“陛下,苏轼救灾不力,正是因为他的疏忽和失职,才导致京城从旱灾演变成如今这般可怕的洪灾,百姓们苦不堪言啊!”皇上听了他的话,龙颜大怒,立刻派人前来斥责苏轼,并严厉要求他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灾情,否则就要治他的罪。苏轼心中满是委屈和愤怒,他为了救灾日夜操劳,不惜牺牲自己的安危,却换来这样的污蔑和指责。但他深知此刻不是争辩的时候,百姓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他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救灾上。

我看着苏轼疲惫又无奈的样子,心中犹如刀绞一般心疼。我走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安慰他说:“苏公子,你别灰心。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度过这个难关。那些官员的诬陷,我们不必理会,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好。”苏轼转过头看着我,眼中满是感激和温暖:“苏瑶,幸好有你在我身边。如果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在抗洪救灾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洪水如猛兽般冲垮了一座粮仓,里面的粮食瞬间被浸泡在浑浊的水中。如果不及时抢救,这些粮食就会全部报废,百姓们后续的生活将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苏轼当机立断,组织了一批水性好的百姓和士兵,组成了打捞队,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打捞粮食。他们在水中艰难地摸索着,一袋袋地将粮食打捞上岸。寒冷的水让他们的手脚麻木,体力也在不断消耗,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经过一天一夜的不懈努力,终于将大部分粮食抢救了出来,为百姓们后续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然而,洪水退去后,京城又面临着一场可怕瘟疫的威胁。由于洪水过后,整个京城环境脏乱差到了极点,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细菌迅速滋生。许多百姓开始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病情迅速蔓延。我和苏轼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刻采取行动。我凭借着自己的医术和对古代医书的深入研究,仔细诊断后,判断这是一场由湿热之邪引发的瘟疫。我和苏轼一起,组织百姓们清理街道、掩埋尸体,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病菌的传播。同时,我根据医书中的记载,精心调配了一些清热解毒、祛湿止泻的草药,让百姓们服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阻力。有些百姓深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他们固执地认为这场瘟疫是上天的严厉惩罚,是他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所以,他们不愿意配合我们的治疗,而是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迷信仪式,祈求神灵的庇佑,坚决拒绝服用草药。苏轼和我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我们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瘟疫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治疗的,服用草药能有效缓解症状,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我们给他们讲述瘟疫的成因和治疗原理,用实际的例子来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可行的。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终于说服了大部分百姓,让他们接受了治疗。

可就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时,苏轼却因过度劳累晕倒了。我守在他的床边,心急如焚,泪水止不住地流。我不断自责没有照顾好他,心里充满了悔恨和担忧。苏轼醒来后,看着我红肿的眼睛和满脸的泪痕,心疼地说:“苏瑶,别担心,我没事。只是太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看着他虚弱的样子,我忍不住落泪:“你总是这么拼命,我真的很害怕失去你。以后别这么累了,好吗?”苏轼轻轻握住我的手,温柔地说:“不会的,我们还要一起经历很多,我不会丢下你的。我们还要一起回村子,过属于我们的平静生活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京城的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百姓们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平静。然而,苏轼知道,这场灾难给京城带来的创伤是巨大而深刻的,后续的重建工作还任重道远,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