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一些感到新奇无比的人家去了,崔家也去凑了热闹。
那时一大家子排排站,崔爷爷坐在最前面,崔家父母站在两侧,儿女们站得更朝后。
二两好奇探头,干脆被他搂了过来,按在自己身侧。
拍完照后,崔何平特地花钱多买了几张。
夜晚,崔何平翻找出照片,手指对着每个人的脸摩挲一阵,最后手指在二两脸上顿住,做下决定。
在面试以前,首先崔何平去了裁缝店,给自己扯了一身看得过去的行头,按照现代的说法该称为私人订制,花了好几十块,崔何平肉疼地付了钱。
隔天他穿着新衣服,走进照相馆。
里面的背带装年轻男生热情迎上来,问他要拍什么样的照片,给他介绍照相馆擅长风格。
崔何平礼貌听他把话说完才道:“听闻贵馆在照摄影师,我是来应聘的。”
照相馆的老板是个身着西装,戴着眼镜的儒雅小老头,他被请出来看到崔何平的时候心里有些怪异。
在农村生活多年的身体,即使没做多少农活,崔何平的皮肤还是比起城里人黄黑很多,为了不显黑,他穿的西装颜色也比较深,看起来不是很有年轻人的朝气。
小老头招呼着人坐下,实则在打量观察对方。他发现崔何平一举一动并不粗俗,交谈时也懂交际礼节,等到对方开口就更让他惊讶了,除去崔何平从头到尾不卑不亢的态度,更因为他的普通话说得十分好。
照相馆老板当即有了判断:崔何平很可能是个出生乡村,凭借自己能力走出来的有志青年。他可能在外几年了,气度见识与城市融合得比较好,又不失质朴。
不得不说除去最后一条,小老头判断挺准确。
想到此,老板语气渐渐柔和,他打算先了解一下崔何平的身世:“你是来海城上学的大学生么?”
崔何平摇头:“不是,我高考落榜两次,来海城是为了寻一番事业和出路。”
“很有理想和拼劲!”高中学历也不错了,老板赞了一声,又转折说:“咱们招聘的照相师需要一定经验,你以前接触过拍照,或者摄影吗?你有没有自己的照相机?”
崔何平汗颜:“我没有照相机,但我的确对摄影略知一二。”
反正远在海城不需要维持人设,崔何平想起自己从大学时期起就对拍照摄影感兴趣,还特地买了一台拍立得。
在校园拍,去旅游拍,回到家拍果园,拍完还喜欢发视频到公众平台。
因此他看到照相馆的招聘顿时感觉机会来了,他所在的时代任何工作都不缺人手,自己处于其中从不突出。
可在八十年代后期,拍照摄影行业可是香饽饽,想找一个专业的摄影师也并不容易。
而且他查过资料,如果他能在近几年攒够一定数量的钱,等到九十年代拍婚纱照和艺术照的热潮掀起,摄影业更有前景,说不定能开一处专业影楼。
几度辗转游离,崔何平头一次感觉自己的双脚踏到了实地。
崔何平想起来,神情显得更真诚了:“老板,让我试试吧,试试也不花钱。”
“……”
老板抱着狐疑的态度,让崔何平待两天看看,寻找客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后世称其为试用期。
崔何平可以借用照相馆的相机尝试,由于相机更新换代太快,一开始他显得不太熟悉这种老式相机,不过相机操作原理差不多,等他摸到门路后,上手得也很快。
老板想让他先拍景试试,转念又想起自己经营的是照相馆,主要就是拍人的!有的人拍得好景不一定能把人拍好,又只好改口让他先等等。
等到快要闭馆下班时,崔何平突然说自己找到了展示能力的顾客。
他们一齐出来,看向走进照相馆里,穿着黄色半袖裙子,配套凉鞋的短发女孩。
她犹豫地表达出自己想拍几张全身照,带回家和自己崇拜的港女星贴在一起。
原来是追星女孩,崔何平脸上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容,老板看了他一眼,等背带男生和女孩交谈完后,走上前温和道:“你好,我是这家照相馆的老板,我们想请求您一件事,您看是否可行?”
“是这样的,今天我们照相馆成立刚好满十年,想免费送您两张照片,如果拍出来效果很好,您同意的话,我们将把照片展示在背景墙上面。”
女孩愣了一会儿,不敢相信这样的好事居然轮到她,连忙笑着表示愿意。
说完,老板拍了拍崔何平的肩膀,眼神示意:牛已经吹出去了,你最好给我一个惊喜!
当然如果学徒拍摄效果不好,他会亲自出马。
打工仔崔何平一下懂了老板的意思,稍微紧张起来。
八九十年代室内拍照喜欢布置一些色彩鲜明,背景夸张的幕布,旁边放些塑料花草。
只见女孩拿起一束塑料花,拘谨又羞涩地摆了个造型。
背带裤青年拿起相机咔咔拍照,老板在幕后看着。
崔何平却没有在一旁观摩,反而走来走去,东张西望不知道在看什么。
拍完女孩想要的照片,老板示意崔何平接过相机。
崔何平蹲下身,状似不经意问:“小姐姐,冒昧问一下,你觉得最美丽的女星是哪位?”
女孩微愣,有点不好意思却又忍不住分享欲,把自己欣赏喜欢的女星说了一遍。
崔何平继续问:“那你记得她最喜欢摆的造型吗?好吧我换个问法,你追她的电影和唱片时,有没有发现她有什么习惯性动作?”
女孩想了想,下意识按照记忆,摆出同样的动作。
“好了。”崔何平起身。
剩下三个人恨不得围着他看,可惜屏幕小,像素有限看不太清晰。
老板礼貌告诉客人过两天来取照片,背地里加班加点赶着把照片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