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愣住。
“因为在当日那二人比试,我亦在现场。可惜无力阻止那场悲剧。“杨训转身,眼中竟有泪光,“我用了二十年才明白,仇恨只会让人变成自己最憎恶的模样。我不希望你走上一条不归路。放下吧。“
一封沉默。
杨训的声音突然转冷,“打败我,你才能离开。“
一封怔住,手中的包袱啪嗒落地。他抬头望去,只见杨训已立于院中,一袭青衫无风自动,手中长剑泛着冷光。江湖人称“书生剑“的杨训,此刻眼中再无半分温润。
“师傅“一封后退半步,“弟子不敢。“
“不敢?“杨训剑尖轻挑,一封包袱中的衣物四散纷飞,“你日日偷练天刀,不就是为了这一天?“
一封瞳孔骤缩。原来师傅早就知道,那些深夜在后院的挥刀,那些对着木桩的劈砍,都逃不过师傅的眼睛。
“拔刀。“杨训剑势已起,剑尖划出一道银弧。
一封的手按在刀柄上,却迟迟未动。这半年来,师傅教他读书写字,为他缝补衣衫,甚至在他发烧时彻夜守候那些画面在脑海中闪回,握刀的手竟有些发抖。
“犹豫就会败北。“杨训的声音突然逼近,剑光已至面门。
一封本能地挥刀格挡,金铁相击之声震得他虎口发麻。这一击让他明白,师傅是认真的。
“天刀讲究一往无前,你这样的心性,如何练得成?“杨训的剑势如疾风骤雨,逼得一封连连后退。
一封被逼到墙角,背后是冰冷的墙壁,面前是师傅凌厉的剑光。忽然,他想起那日的血雨,想起娘亲临终前的眼神
“啊!“一声怒吼,一封的刀势陡然一变。原本生涩的招式突然流畅起来,刀光如匹练般倾泻而出。这一刀,带着半年来压抑的仇恨,带着对命运的不甘,带着对师傅的愧疚。
杨训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手中长剑划出完美弧线,与刀光相撞。
“铛!“
长剑震颤不止。杨训的衣袖被划破一道口子,却毫发无伤。他负手而立,轻声道:“这一刀,够资格闯荡江湖了。“
一封这才惊醒,慌忙跪地:“师傅,弟子“
“去吧。“杨训转身,声音有些沙哑,“记住,刀可以伤人,也可以救人。你的路,自己选。“
月光下,一封重重磕了三个响头,转身消失在夜色中。杨训望着那棵被长剑贯穿的老树,喃喃自语:“这一刀终究还是带着仇恨啊。“说着走回屋内,对着圣人画像虔诚跪拜。
破败的天王庙内,月光从残破的屋顶漏下,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一封站在庙中央,望着那尊早已褪色的天王像,恍惚间又回到了三年前。
那时他还是个浑身是伤的少年,蜷缩在神像后的草堆里。每日天未亮便起身,对着庙中的木柱挥棍,直到双手血肉模糊。没有刀谱,没有师父,只有记忆中零碎的刀法片段——那是他躲在街角,偷看天刀与人比武时记下的招式。
“咚——“
一声闷响将一封拉回现实。他低头看去,一根布满裂痕的木棍滚落脚边。这是他的第一把“刀“,棍身上还留着当年练功时留下的血迹。
拾起木棍,一封忽然心有所感。他缓缓摆出起手式,脑海中浮现出那些零碎的记忆:天刀与人交手时的一个转身,一次劈砍,一个格挡这些片段在他脑海中不断重组,渐渐连成一套完整的刀法。
木棍挥出的瞬间,一封感觉体内有一股热流奔涌。这一击看似轻描淡写,却蕴含着这些年所有的酸甜苦辣——有娘亲惨死的悲痛,有流浪时的绝望,有练功时的坚持,更有师傅教导时的温暖。
“轰!“
木棍还未触及墙壁,一股无形的气劲已席卷而出。年久失修的庙墙轰然倒塌,瓦砾纷飞中,天王像却纹丝不动。月光倾泻而下,照亮了神像慈悲的面容。
一封呆立原地,木棍脱手落地。他这才明白,自己这些年凭着零碎记忆摸索出的刀法,竟在不知不觉间融会贯通。没有固定的招式,没有刻板的套路,有的只是对刀的理解,对武的感悟。
这时,青龙神功的卷轴滚落至脚旁,一封这才想起来当年这套功法因自己不识字被扔在了角落。
这半年来自己跟随老师学习识字念书,想来自己也可以开始尝试去修炼这门功法了。
一封攥紧功法,目露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