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此时已经走到了贞观之治。
后世对李世民稍微熟悉点的,都大概了解公元627年便是贞观之治开始,《旧唐书·卷二·本纪第三》中,清清楚楚记载着贞观四年三月,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活捉颉利可汗献给李世民后,西北诸蕃咸请求给李世民尊号“天可汗”。
但是还没有走到开元盛世。
开元时,武则天已经做过女皇了,唐朝和亲公主众多,唯独她干过拿男人去和亲的事……
那个被她送去和亲的男人是她的侄孙武延秀,被她送去迎娶默啜可汗的女儿。
他可就没有文成公主老实本分,辛辛苦苦在吐蕃维持两国关系、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教导民众开民智学诗书、带去蚕种、制造酒、碾硙、纸墨之类的,来个青史留名。
他被人退回来了。
也还未向现代一样,迈过工业化的文明关卡。
这片土地上,女人生了很多人,这生出来的人其中又有很多女人,女人就这样沉默失声的生下去,活下去,循环往复着。
这些女人里,出生贫贱的比富贵的多,容貌五官不端正略有瑕疵的比美貌女子多,一生过得可怜的比生来尊重又一辈子幸福无忧的多。
时至方蜻,国内还有文成公主庙。
后人也许知道她的功绩,却也不知道“文成公主”叫什么名字,只找得找她这个封号。
文成公主不知道后人偶有的遗憾字句。
也不知道,这一趟入藏,大唐的队伍从长安到吐蕃,要整整走上风吹日晒的三个年头。
她擦干净眼泪平复好心情的时候,天幕上已经开始有变化了。
方蜻已经不在教室了。
第三节课早已经下课了。
语文老师用最后的十分钟简单讲了下第三课“生命生命”,留了个课外预习,说是下节课接着讲。
初一九班的语文老师叫于宏志,授课习惯偏向于中规中矩,讲课顺序一般是按着目录给的框架顺序来的。
他走的风格就是稳,课堂气氛算是稳中带皮,他看着学生走神或者没精神了,就喜欢出个损招让学生变个脸给他看。
其实,晋城八中初一阶段的大部分老师,思维都是偏向于稳打稳扎把学生基础打好的。
因为晋城并不是一个一线城市。
别说放眼全国能有什么闻名的,放眼全省,他们也经常挤不上第一。
教学资源如此,谁能有办法呢。
学生也不可能千八百人的,一个个就全是万里挑一的天才对吧?
于是,老师们就不搞太多的花招,教学方针就是求稳!
就先把要讲的知识点给学生们讲了!
再给这群学生用题材战术!
就刷题!刷上几遍这道题你就会背了,再刷上几遍这类题型你就眼熟了!
至于第四节课的数学……
文成公主当时还正伤心着,没心情看天幕,直接没注意看。
刘邦:“……看着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