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风流美滋滋地带着夫郎儿子去安王府道谢,顺便蹭顿晚饭,纪遇安对於这种得了便宜还蹭饭的行为十分嫌弃,两人互损了一番。
「你看他们,真是……」
颜清随和苏澄各自抱着儿子,坐在一边,看着各自夫君的幼稚行为很是无语,得亏他们只是在家里这样,在外头都表现得很沉稳。
「我们聊我们的,不管他们……」
这边两个小夫郎开始说起小哥儿间的体己话,又聊了孩子。
小粥粥看看这个弟弟,又看看那个弟弟,显得格外好奇,拉着小叔叔的手不停地问问题。
用过晚膳之後,纪遇安和宁风流去了书房,两人得好好商量,怎麽利用好皇商这个身份把修路的钱赚到。
宁风流本就有着出色的经商天赋,再加上纪遇安新颖的点子,两个人调整了商业模式,直接拉动了经济的发展,赚了个盆满钵满。
光是利用江洲茶叶这条线,就让他们赚了不少,当初纪遇安开口让赵正和白慕容来京城详谈江州茶叶买卖渠道时,就已经在铺路了。
赵正原本只是想为江州茶农寻个出路,结果到了京城,听了纪遇安和宁风流的计划,硬生生被激起斗志,毫不犹豫的加入了两人的阵营。
既然赚了钱,修路也可以正式提上日程。
第128章封赏
纪遇安按照修路计划,从京城开始,一步步来。
修路如火如荼地进行,百姓从惊奇到习惯,到最後惊叹,不少人因为参与修路有了工钱,日子都好过了,生活也有了盼头。
「还是陛下有先见之明啊!」
原本不看好修路的官员,看着平坦宽阔的大道,也惭愧地低下头。
当卫乘风彻底收拾完北戎和东夷,班师回朝之时,走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将士们都感到万分惊诧,世间竟有这样平坦的道路,以後若都是这样的路,不但能减少他们赶路的辛苦,还能直接提高行军速度。
一路都在听人提及修路一事,百姓们都在期待修路能赶紧修到自己的家乡,卫乘风暗笑,他这个小外甥的脑子里到底还有多少稀奇的想法,还真期待。
「以後,日子应该也不会太无聊。」
卫乘风自言自语道,他已经想好了,也该功成身退了,再继续占据高位有害无益,也该给後辈腾位置了,此後自己应该常居京中,正好看看小外甥还能折腾些什麽。
卫乘风心中做好了决定,跟自家夫郎商量过後,在宏宣帝对北境军论功行赏的时候,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交出了帅印,正式辞官。
众官员震惊不已,当真有人舍得放下权势,有人惋惜,有人欢喜。
不管他人如何,纪遇安是真心佩服舅舅,不恋栈权位,说放下就放下,这份豪迈胸襟让人自叹不如。
舅舅更是个明白人,此时卸下职权最为合适,这也是最好的结局。
宏宣帝对卫乘风的做法并未感到意外,早在大败北戎之际,卫乘风给他的信件中就已经侧面提出过这个问题。
如今不过是正式提出。
「大将军为国征战多年,劳苦功高,赐黄金万两,封一等公爵……」
宏宣帝思虑过後,同意了卫乘风的请求,收回帅印,暂保留军职,封镇国公,卫大将军成了真正的富贵闲人。
其夫郎韩杨,封一品诰命夫郎。
卫临和蒙骁凌封了车骑将军,北境军其他将士也依次得了封赏,战场受伤或战死的将士,抚恤金加倍,连医疗队都得了赏赐。
不过最春风得意的应该当属卫临,不但自己得封车骑将军,还得宏宣帝给他与穆空青赐婚,可谓双喜临门。
宏宣帝心情愉悦,赐婚这种事情,他常做,十分得心应手了,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也高兴。
封赏完北境军,宏宣帝没忘记自己两个儿子,他们去战场亦有功劳。
纪遇安亲王封号前加了个贤字,封贤安亲王,是地位最崇高的亲王了,不枉百姓称他一声贤王。
楚湘和封恭亲王,宏宣帝一想,就只剩一个小儿子了,乾脆直接一起封了,於是司贵君所生的小儿子也得封了一个康亲王。
宏宣帝大赏之後十分满意,又在皇宫设宴款待群臣,宫中热闹,宫外百姓也是一片和乐,打了大胜仗,举国欢庆。
这下是真的可以安居乐业了,之前南蛮复叛早已经被平定,如今北戎和东夷这两个心腹大患也已除。
往後,不用再担忧随时发生战乱,幸福生活值得期待。
一晃之间,华年已过,时光匆匆溜走,岁月与星河在璀璨变换,四季轮回,大地在春来冬往中尽心尽力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天纪元年,宏宣帝退位,为太上皇,太子楚湘烨登基称帝,号称元琛帝,太子妃秦雪入主中宫为後,皇太孙楚思铭封太子。
新帝登基,开恩科,减免赋税,大赦天下。
大邺国富兵强,四海臣服,周边小国无人再敢挑衅。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纪遇安始终保持着淡定的姿态,做着认为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几年,大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已经修到了青云村,纪遇安和颜清随一直想找机会回去看看,奈何总是忙碌走不开。
颜清随是非常想回去看看外公的,几年前,北境军刚大败北戎的消息传回京之後,林老爷子和何耀南以及花爷爷,三个老头儿知道战乱肯定是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