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南华曲金牙太太免费 > 第11章(第1页)

第11章(第1页)

王公公淡淡地瞥了赵匡胤一眼,道:“命妇在后宫出的乱子,自然是皇后娘娘下的懿旨,责令赵贺氏闭门思过,等过了初七,再到宫中领罚。”王公公的眼风似冰冷的刀刃,低声道,“咱家去接旨的时候,皇上、皇后、皇贵妃可都在,皇贵妃娘娘可都哭成泪人了,皇上亲口说必要严惩。赵大人,去皇上跟前求情这条路可走不通呀。”

赵匡胤一怔,唯唯点头称是,犹豫道:“拙荆身体实在是不好,这严惩……”

“不过是罚抄经诵佛之类的,诰命夫人总不会挨板子的,赵大人尽可放心。”

赵匡胤哪里放心得下,忙道:“这……恐怕拙荆的身子也吃不消。”

“嗯?!”王公公尾音拖得长长的,“宫中太医给夫人请过脉了,说是无碍。赵大人,你若是太过维护,皇贵妃娘娘这口气咽不下去,这事可不能轻易算完呀。”

赵匡胤见状,知道再说也是徒劳,只好连连拜谢,恭敬地将王公公送出了门。

夜色如墨,沉沉从苍穹之上蔓延而下,星月都不见。由于这场突如其来的申斥,府中原本欢喜的气氛都消散殆尽,连前堂彻夜透亮烛光都黯淡了许多,一如众人惴惴不安的心情。赵匡胤负手踱步,一面思索着,柴荣下定决心要除去长孙氏,紧接着便宣布长孙贵妃有喜,擢升皇贵妃,又封长孙思恭魏国公的头衔,这极致的恩宠荣耀几天之内便赏下了,为的不过是稳住陇西军心。长孙思恭得了公爵衔,按例便要进京受封,杀机便在此处。可他素来跋扈,究竟肯不肯离开陇西,皇上其实并无把握,只好用他女儿的身孕和位子来稳住他,诱他进京。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无论皇贵妃如何无理取闹、寻衅挑事,皇上一定会纵容她。看来,眼前的这场祸事,是避无可避了。

赵匡胤朝贺氏屋子的方向看了一眼,在漆黑的尽头,是一粒暖黄的灯火。他多年来一直苦心经营,将家人护在身后。在解忧出现之前,他甚至愿意放弃心中宏图,甘愿做一名碌碌无为的武官,也不要再置贺氏于风口浪尖之上。然而,她还是无辜地再次被波及到,眼睁睁地在自己面前,而他的双手连伸出去维护一下的力量都没有。赵匡胤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想将胸口的憋闷放出,却牵得心里灼灼疼痛,恨得切齿。

纤细的月光将东边的天际撕开一角,逸出清冽的白光,落地成霜,也使人头脑清明了许多。赵匡胤又独自转了小半个时辰,直到手脚都冻得有些酥麻,才往解忧的小楼而来。

解忧本已早早歇下,见赵匡胤进来,便取了件赭红撒花的暖袄披在肩头,吩咐芳儿往火盆里重新添了碳,沏上热气腾腾的茶给赵匡胤,又寻了个银质暖炉敛进袖中,方才凝笑望着眼前这个愁眉微蹙的男人。

赵匡胤抿了一口香茶,歉然笑道:“你今日歇得早,倒是我冒昧了,扰你清梦。”

解忧温言道:“不妨事。天气冷,吃过饭便觉得有些倦了,瞌睡了一阵,现在已经醒得透彻。官人急着过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赵匡胤点点头,将袖中捏了许久的诏书递予解忧,一面解释道:“赶着宫门下钥前送来的,说是皇贵妃动了大怒,过几日还要召见入宫,另行议处,夫人这身子……”语末的担忧,溢于言表。

解忧细读完,已然眉尖紧蹙,低声道:“病重昏厥当不当得殿前失仪尚且两说,又只是命妇朝拜,不是什么礼法大典,何故要下旨申斥?还有什么议处?”

“说是皇贵妃的意思。”赵匡胤便将王公公的话转述了一遍,而皇上要办长孙氏的话,他斟酌再三,一时也拿不定要不要透露给她。

解忧沉思了一晌,缓缓道:“长孙贵妃性子张扬,也是跋扈惯了,如今仗着身孕,硬要欺负人,倒也不足为奇。只不过,皇后与她素来不合,又极重视自己的贤名,这次却与皇上对她一味的纵容,倒是蹊跷。”

“也许是南面的战事还要倚靠长孙家吧。”赵匡胤含糊应道。

“那就是故意针对官人的?”解忧眸如墨丸,带着无尽的疑问望着赵匡胤。

赵匡胤犹豫了片刻,暗暗惊叹解忧的敏感,一时竟不知该如何瞒下去,只好苦笑道:“也许不是吧。”

解忧浅浅一笑,仿佛洞察了他难言的秘密,“如今长孙一门荣极一时。长孙都督虽非皇族,却也得公爵。长孙贵妃也晋位皇贵妃,倘若这一胎诞下皇子,虽非嫡子,也足以为国之储君。看似极大的好事,却又好像危险得很。”她说到这里,赫然停止,她当然有无数的猜疑,长孙一门自然是圣眷隆宠,权位至高,只需一场兵变,随时可以拥立皇贵妃腹中的胎儿为帝。纵然符氏无能,以柴荣的韬略,亦不可能置于如此危地。除非,另有隐情。

赵匡胤静静望着她,目光有些深远,语气如单薄如冰霜,“只是下了册封皇贵妃的诏书,大典未成,金册未予,一切都还可能有变数。”

解忧心安了大半,她想起之前赵匡胤对她说过的“树倒猢狲散”,嘴角便不觉牵起了蔑然的笑意:“若是如此,眼前的困境倒也不难解。”

“你有办法?”赵匡胤惊喜道。

解忧嫣然一笑,如春日般明媚坦然:“我替夫人进宫请罪便是了。”

“恐怕不行。”赵匡胤微微摇头。

“空手赔罪当然不行,若是我甘为宫婢,在皇贵妃宫中做一年的洒扫之职,她的气还能不能消呢?”她的话说得闲散轻松,仿佛在闲话他人的故事。

赵匡胤蓦地一怔,胸中骤然升起了一股暖意,言语则愈发歉疚:“于情理倒不失为一个法子,只是太委屈你了。”

解忧指尖在暖炉光滑的表面来回划动,侧头避开了赵匡胤不经意流出的脉脉温情,淡淡道:“若是在归来之日能看到仇家的人头,便算不得什么委屈。”

赵匡胤心下了然,愁眉也舒展开了,笑道:“必定如你所愿。只是这新年初一,便许愿取人性命,实在有违慈心。”

解忧对他的嬉笑不以为然,嗔怒地瞪了一眼,却又对上他投注而来的关切目光。怅然一叹,缓缓道:“我也是为夫人的身体着想,她是如何也再经不起宫里的折腾了。”

赵匡胤的目光越发温和,声音带着一丝难查的感叹:“终究还是要谢谢你,也难为了这份心意。”

解忧有一瞬的怔愣,细细品味这句致谢,竟是令人心凉的生疏。她轻轻地别过头去,神色寂寂,小心地平复颠簸不堪的心情,将一阵尴尬的沉默硬生生地摆在了两人中间。

赵匡胤对此似乎浑然不觉,又火上浇油地说道:“解忧,解忧,果然人如其名,能为我解除万种忧愁。”

蓦然听得此言,解忧的双眼在瞬间睁圆,眸中已含了苦涩的森冷,停了一刻,她终还是忍不住,凄然之声便如心事索然:“那夫人是什么?”

赵匡胤一惊,再是迷糊也听出了这话外玄机。他敛起了笑意,正色道:“她是我放不下的妻子。”

解忧轻轻叹謂,心底便如雨燕腹部软顺的绒羽,无端端潮湿了一片。她想起贺氏与她说话时,颓废自责的神情,几乎是脱口接道:“那她与你心中图谋的大业,孰轻孰重?”

赵匡胤沉默不语,只起身看着朱漆雕花的窗,夜风呼呼地打在窗户,期间带着细密颗粒的撞击声,可以想见,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屋外已飘扬起一阵突如其来的风雪。夜雪骤至,更显得暖如三春的屋内平安宁静。他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沉吟了许久,才缓缓道:“那一夜,似乎也是这样一个冬夜。你突然跑到我面前,言之凿凿,说助我图谋大事。而在此之前,我几乎已经放弃了。因为我深知这一路会怎样凶险异常,一个不慎,付出的代价或许是我根本不能承受的。”他缓步走回解忧身边,望着她愕然的脸。重新理了理思路,语意也和缓了许多,“我年少时,父亲早亡,家道便落魄了。母亲软弱,匡义又年幼,无以为生计,就跟着城中的浪荡兄弟们四处流浪,偷鸡摸狗、欺行霸市的混帐事,一件也没少干。夫人与我家比邻而居,两家早有婚约,只不过订的是贺家嫡妻所生的长女。到了我十八岁那年,嫡妻看我不成器,便不愿把女儿嫁给我,就让庶女出嫁,便是夫人。我从小就认识她,是个与我母亲一般软弱的女子。谁料她为人妻后,却一力撑出了这个家。她苦劝我读书上进,积善戒恶。她节俭朴素,可我那帮浪荡兄弟一来,买酒卖肉的钱,她一点也不吝啬。后来,我真的上进了,从低级士兵,一路做到东西班行首,那时候还是后汉隐帝时候。我跟着太祖皇帝四周征战,功绩赫然。那一年正月,隐帝被郭允明所弑,朝中大乱,大军到了澶州,太祖皇帝的一众亲信将领将一件龙袍披在他身上,拥立为帝,全军山呼万岁。我当时是太祖皇帝的亲近部将,那个场面深深刻烙在心里,回城的一路,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如果被黄袍加身的人是我,该是怎样?不过我当时只是个军衔平庸的小将,这样的念头也不过是自己的痴心妄想而已。”

解忧默然颔首,当初的一点痴心妄想,如今却在他的谨慎经营中,逐步生长,这其中的艰辛,非是一般人的隐忍与坚韧可以承受的。

赵匡胤又沉默了半晌,再开口时,声音里隐然藏着难察的哽咽:“太祖回京登基后,清查逆党,整肃城防,接着又是连日的盛宴,我一直没有回家。近一个月后,我跨进家门,才发觉夫人并不在家中。四处打听,才知道自领兵出城起,为防将帅叛变,所有家眷都被郭允明带走为质。我到处找她,大内、开封府、大理寺、天牢、内府库,抽断了几根鞭子,才从一个逆将那里问出了下落。她被关押在……城南台狱的水牢里。我见到她时,她没在齐肩深的水里,颈上还带着枷锁,不能坐下,不能躺倒,只能直直地站在那里。她在水里泡了整整一个月,而我们回城那天开始,狱卒们就跑光了。没人记得放她,也没人再给她东西吃,就连我做这个丈夫的都忘记了。”两道清凉的泪水从他脸上滑落,留下湿润的痕迹,“我把她抱出来,她的身体肿胀得有两倍大,雪白得看不到一丝血色。从那以后,她的身体彻底便垮了,名医名药都没用。我每日看着她单薄如枯叶的身体,就愧疚得恨不得杀了自己。功名利禄,世间权位,我想要,但倘若会因为我的欲求,再次伤害了她,我宁可不要。之后,我辞了军中的职务,训练出一支黑衣军。虽然有损阴德,但若能护住家人平安,一辈子庸庸碌碌又有何妨?”他许久没有说这么话,这些日子前朝气氛紧张至凝固,贺氏的病情忽好忽坏,又陡然生出殿前失仪的事端,搞得他喘息之力都要消耗殆尽了。难得在解忧这,轻松了些许,不知不觉竟然将压在心头多年的旧事一吐为快。他捧过茶盏缓缓饮了一口,茶水早已凉透,像一道冰线贯喉而下,压住了惴惴不安的心情。

空气中有片刻的凝滞,解忧泪湿的容颜在灯下更显楚楚,心底的哀凉则无声地裹上心翼。他为她放弃权位欲求,以偿愧疚之情。她却以为是自己的平庸无能,累他无法高飞,一生自惭。究竟谁是因,谁又是果,红尘情缘,最是剪不断、理还乱。然而最可笑的人竟是自己,那日甘做弃子,是孤注一掷的豪赌,赢至今日,才发觉自己不过是一场旧尝试的新替身而已。他从水牢中救出贺氏,从墓穴中救起自己,场面何其相似,只不过一个是他为之放弃权位的妻子,一个则成了重燃欲望的借口。凡事莫若命,唏嘘过后,还是要日子往下过。她含笑道:“难得听到官人如此坦诚相述。”

赵匡胤盈盈望她,真诚地说道:“你心思通透,瞒着你太累,索性日后都说实话罢,自己也落得轻松。”

解忧点点头,温婉笑道:“能得官人坦诚,实乃人生幸事。只是在夫人面前,这桩殿前失仪的官司便且瞒住吧。”她心中恻隐,也不愿揭开贺氏卑微的心境,“病中之人,多虑无益。”

“嗯。”赵匡胤应允了一声,一如平时的冷静。

第二日,赵匡胤为贺氏请罪,甘愿罚俸一年;侧室杜解忧愿替贺氏领罪,将身为宫婢,做皇贵妃宫中劳役一年;贺氏病重不堪,请求免去入宫觐见之责,罚在家中静闭思过。赵匡胤言辞卑谦,杜解忧又素来是他最宠爱的侧房,如今肯为奴婢,长孙妃心头的气也消了大半。柴荣又好言劝慰了几句,便有御批下来,免了罚俸,又将劳役一年减为三个月。大正月里,皇家又喜事不断,自然恩典也会多些。

赵匡胤接了旨,看见朱批的“三个月”,心头不禁猛然一跳,暗道:“这么快。”

第12章长孙

长孙皇贵妃的景福宫富丽堂皇,恰巧逢着新年,又怀了身孕,便愈发地铺张奢华了。亮可鉴人的水乌金砖,靛青的色彩需要至少三次以上煅烧方能形成,夹在其间的金丝熠熠生辉,每块便值一两黄金之价。从外殿的台阶一溜铺进内堂,皓皓旰旰,丹彩煌煌。廊下分列着两人方能合抱的梁柱,皆绘以朱绿,饰以碧丹,点以银黄,烁以琅轩。奢华之极,怕只有西王母的昆仑宫可以与之相媲。大殿正中央的水纹龙马黄铜香鼎里焚着百衡香,香氛绵滑,仿似在春日旭旭的暖阳下,百花盛开,熏人欲醉。

解忧在正殿候了大半个时辰,长孙妃才命人唤她入内。一入寝殿,便觉得暖如三春,长孙妃刚起午休,一身艳橙色水纹氅衣,肩头搭着璨如烟霞的火狐毛坎肩,额上一抹暗红色的抹额勒着,当中确是一粒大如鸡卵的珍珠。她出身西北,身材面庞本就较常人要高大一些,如今斜倚在一堆锦绣繁华当中,更显得辉煌得让人睁不开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