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姐姐今天邀请苏沫去她家吃饭,这显然是为了庆祝她获奖。苏沫买了些肉和青菜,她的两银子已经花得所剩无几,只剩下o两。
李姐姐的家位于镇子的边缘,靠近水源,周围还有几户人家。房子虽然不大,但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家里有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杖,还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孩子们看起来都很小,苏沫询问他们年龄,得知女孩已经o岁了,男孩只有岁。
照理说,女孩应该是上学的年纪。
女孩非常乖巧伶俐,她主动向苏沫问好,还招呼客人,显示出她小小年纪就懂得当家。
苏沫询问李姐姐的年龄,得知她只有岁,这让苏沫感到惊讶,因为在这样的年纪,李姐姐已经承担了生活的重担。
苏沫转移话题,询问孩子们上学堂的问题。
原来,有钱人家的女孩会去学堂上学,而贫穷家的女孩则主要学会过日子。男孩岁就可以去学堂读书,而女孩则要等到岁才能许配出去。
苏沫感到很心酸,因为在这个时代,女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
“这不就是典型的歧视女孩子,女孩子要是学习不得杠杠的。哪个年代不都有出名的女诗人。”
她继续询问关于女儿嫁人的问题,李姐姐表示,像她家这样的贫穷家庭,女儿岁就会被许配出去。
苏沫表示这太早了。
李姐姐苦涩地说:”有钱读书的大富人家的女子岁可选个门当户对的嫁过去。当然如果男方的官职比较高嫁过去当妾也可以衣食无忧。
贫穷家的女儿如果有读书文化才学的,男方家中有钱有势选中嫁过去也算体面。若是没被看中,还是得在家生活劳累一样。
所以一般很少有贫苦家的女儿去学堂读书。女孩一年学堂的费用是o两,男孩一年学堂的费用是两。年纪越大学堂费用越高。
我的爹娘家里有很多个孩子,我是家中老二,有个弟弟。到了岁的时候,我就是被我的郎君用了o两银子买过来的。
虽然我的郎君家境困难,但是对她很好。他在别的小镇打工一年可以收入o两银子。”
苏沫便问:“姐姐还想自己的爹娘吗?”
李姐姐表情很哀伤地说:“虽然双亲将我卖了,但是我也很挂念我的兄弟姐妹。都在一个小镇,但是每次我都会偷偷在远处望一望。”
不想让氛围变得太哀伤,苏沫就聊起了一些别的事情。
下午到了做饭的时候,苏沫帮忙洗青菜和肉。看着厨房里的青菜很多,调料只有粗盐,酱料,其中一罐装的是梅子。
苏沫问:“这是什么?”
李姐姐回答:“这是用来掩盖一些腥味的调味料,酸味。”
苏沫明白“哦,那不就是醋吗?长见识了。”
在李姐姐家蹭了一顿饭,简单的青菜和炒肉片,只有简单的咸淡滋味。看着孩子们馋肉的眼神,这是多久没吃到了。
苏沫简单吃了几口青菜和栗米饭,生活很心酸。
吃完饭后,苏沫在商店里买了一些花种给了李姐姐,并给出了一些小建议,认为女孩读读书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