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国士无双笔趣阁 > 第536章 吊脚楼(第2页)

第536章 吊脚楼(第2页)

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一下子就把刘弘毅吸引住了。

“大眼睛”!

虽然脸没有“形象大使”那么圆,但也有六七分相似了。

关键年龄也相近。

当此之时,刘弘毅也不忙着问她,随手将木柴放下,解开雨衣的扣子,将一半雨衣掀起来,遮掩在她的头上。

“老杨,你问一下她,是不是前边三队的社员?”

其实不用问,附近只有这么一个聚居区,十来岁的小姑娘还背着木柴,也不可能住在其他地方。

向导点点头,和小姑娘说了几句,主要就是缓解她的紧张情绪,随即向刘弘毅汇报道:“刘书记,她姓杨,就是前边三队的。上山打柴呢……”

“烧炭是麻石和三道拐的社员最主要的副业。”

这一点,刘弘毅倒是知道的。

当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主力就是山里的“炭帮”,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是炭帮的大首领。

这个烧炭,不是挖煤,而是烧木炭。

虽然现在已经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木炭在很多地方还是有需求的。

山区群众将烧炭当成副业,十分合理。

不过,山区群众平时自已烤火取暖,却是舍不得烧木炭的,直接就是烧木柴。

一群人帮小姑娘拎着木柴,徐文心接替刘弘毅,掀起雨衣给小姑娘避雨,进了前边小山村。

镇南这边的山区民居,不少都是吊脚楼式样,一共分为三层。

大多数是杉木建造。

最下层是猪圈鸡栏和杂屋。第二层则是类似堂屋,内设火塘,是祖宗安坐之位,又是烤火取暖,煮饭炒菜的地方。第三层则是卧室和谷仓。

整个楼房除屋面盖瓦之外,其余部分全部是杉木建造,四周设有吊脚柱,谓之“吊脚楼”。

三队的吊脚楼都很陈旧,看上去灰扑扑的。

小姑娘的家就在村口不远处,刘弘毅等人将她送回家,没有停留,直奔生产队队长家里而去。小姑娘家的吊脚楼又小又破,显然并不具备接待他们一行十来人的条件。

虽然整个三队的社员都很贫穷,但生产队长家里,总归条件要稍好一些。

而且队长是“话事人”,上级领导来了,理所当然要由他出面接待。

队长是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和向导认识,骤然间见到这许多“贵人”到来,本就颇为惊讶,再听向导将刘弘毅韦应红陈解放等人的身份一报出来,更是惊骇莫名,一下子变得紧张无比,眼神只在那个背着五六半步枪的公安人员身上瞄来瞄去。

刘弘毅的本地方言还是有些词不达意,便由陈解放出面,好好安慰了队长一番,告诉他不是来“抓人”的,是县委书记下来调查了解情况。

好不容易才让队长紧张的心情稍微平复下来,当即忙不迭地邀请“贵人们”进屋。

在后世的旅游宣传之中,吊脚楼是很有民族风味的景点。但只有真正住过吊脚楼的人才知道,那个气味,实在是有点感人。

楼下就是猪圈和鸡舍啊。

木板楼面又不隔绝气味,你只要稍微想象一下就能知道是个什么味儿了。

好在吊脚楼通风不错,把气味吹散了不少,要不然,还真有点熏人。

请“贵人们”落座之后,队长赶紧吩咐妻子女儿准备晚饭,杀鸡宰鸭,好一阵忙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