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杨来了兴趣:“书斋能买多少包子?”
谢岩不清楚,他从前没了解过这方面的事。
他们如今走投无路,问问又不吃亏。
陆杨笑眯眯夸他:“你越来越有人情味啦。”
谢岩笑了。
家里只有娘亲在,村里环境实在不好,他们今晚还要赶回家,到了县城,谢岩懂事,没再如影随形地跟着陆杨,主动背起六十个大肉包子,去书斋问问情况。
陆杨站铺子门口,看谢岩远走,心里不放心,望着他的背影喊了一声:“谢岩!”
谢岩回头,满是呆意的脸庞上,浮现出些许疑惑。见陆杨只是喊他,没有二话,他又扬出个笑脸,“我过会儿回来。”
陆杨信他。谢岩呆了些,真动起来,也是个倔脾气,让他做的事,他会一条路走到底。
他只是担心,读书人脸皮薄,他这样亲自上门卖包子,会不会被人嘲笑、被人骂。
要是在书斋里碰见了旧日同窗,谢岩又该如何自处。
关心则乱,陆杨心心念念着,一时忘了,谢岩这几年抗下的压力,远非几句嘲讽可比。
他摇摇头,时间紧,任务重,今天都没去左右邻里拜访,陆杨急忙忙去灶屋收拾,弄完才出来张望。
等了会儿,没见着谢岩回来,他又进屋。
后院有口井,水面还没冻硬,他先取水,把几口水缸都洗洗,再存水备用。又出门看看,谢岩还没回来。
陆杨再次进屋,把面团拿出来揉揉,分剂子,包包子。
他胡思乱想着,原来以前谢岩站门口、在村子口等他时,是怀着这种心情啊。
他说不出来,难以形容,期盼与失望混杂,又很快重燃希望,产生无限动力,一次又一次的望着归路。
这感觉并不坏,就像日子有了盼头。
此时,谢岩踏出了他主动做生意的第一步。
他有段时间没在县里走动,街上的路都陌生。找到书斋后,他刚进门,伙计就惊喜喊他:“谢秀才!你来了!我们掌柜的可惦记你了!你怎么这么久没来啊?这都要一年了吧?怎么样?这次看了什么书?我们书斋又新进了一些书,你要不要买两本回去?”
伙计的热情没让谢岩改变表情,他脸上总是寡淡。
他摇头:“我这阵子没看书,家逢变故,买不起。我夫郎做了包子,我来问问你们买不买包子吃。”
“啊?”伙计呆住。
谢岩就定定看他,静静等回复。
谢岩从前跟几家书斋都有合作,他脑子好,有着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县城的书斋有很多书籍没有,他在别处看见了,能默写出来,书斋都会收。
他不懂行情,书斋愿意给他看别的书,也答应印出复本会赠书给他,他就稳定与人合作了很久。后来乌平之发现了,告诉他,他被坑了。
等不及他跟人理论,家中变故一件连一件,这两年想再跟书斋谈价,好贴补家用,都因退学的原因,看不到别的书,没法办成。
伙计又愣了会儿,请谢岩去茶室坐,喊掌柜的去招呼。
掌柜的过来,笑呵呵跟谢岩寒暄一阵,然后买了两个包子。
谢岩没说什么,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告辞。
掌柜的跟他说:“你这样做生意不行的,我们这种铺子,人就这么一点,买包子能买几个?我有心照顾你生意,顶了天买十个。你去人多的地方,我给你指条路,赌坊人多,青楼人多,小院人多,这几处一年四季都红火。但你过去要小心,别被人把钱袋摸走了。”
谢岩跟他道谢。
出了书斋,他想了想,去客栈附近转悠。
那些杂乱的地方,他不敢去。
他实在怕了那些嗓门大又粗蛮的人。
住客栈的都是旅人,退房总要买些干粮上路。
他在这边转悠,叫卖声不如陆杨有吸引力,卖了半天,才卖出十个。
他就街上走着喊,一路往下一间书斋去。
碰碰运气,万一书斋老板是个大户呢。
存着这点侥幸,谢岩到了俗话书斋。
俗话书斋的伙计对待他是同样的态度,热情喊了一串话,然后被他卖包子的事震惊,再引他去茶室坐,跟掌柜的说了。
掌柜的进来,先买了两个包子,他吃一个,给伙计一个,看谢岩干巴巴坐着,又买了一个给谢岩。
谢岩不客气,买了他就吃。
陆杨做包子的手艺没得说,谁吃都说好,掌柜的又让他包了十个。
大大方方的等钱货交清了,他才跟谢岩说:“谢秀才,一晃快两年没见了,不知你背书的本事还在不在?你要还有这本事,这些包子都不算事。”
谢岩不和从前一样吃暗亏了。
他说:“我铺子里还有两百多个包子。”
掌柜的笑了声:“小事。”
他让伙计拿了账本过来,这是谢岩绝对没有看过的东西,给他一刻钟,翻几页算几页,然后让他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