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他用了独家发酵肥,用这样的番茄种子,应该会种出不错的秋番茄。
打定主意后,卿孟祝特地去地里摘了一筐最大最红的番茄回来,将里面的番茄种子取出来,先风干,然后开始育种。
番茄的休眠期只需要一到两周,顺利的话,下周他就能看到番茄的芽点。
在给番茄育种的时候,卿孟祝本来想利用一下抽奖抽到的那瓣“诱导草”。
可惜那大蒜才刚刚长出一点嫩叶,完全没到可以使用的时候。
要想用上这蒜,估计起码得一个月后。
这让卿孟祝有些遗憾。
卿孟祝要种番茄,还额外去镇上约了师傅过来耕田。
这次他打算种两亩地的番茄,先种着,采摘番茄的时候要是忙不过来,再另外请工人。
番茄的管理成本比较低,就算种两亩,他也不会太忙。
最近大家没什么耕地的需求,耕田完全不用排期,师傅第二天就来了。
卿孟祝提前将发酵好的肥料倒进地里,师傅耕田的时候,可以均匀地将肥料和泥土混合起来,省却卿孟祝施底肥的时间。
耕田的师傅也算见多识广,看到卿孟祝家的发酵肥,还是忍不住啧啧称奇:“你家这是什么肥?这么松软,看起来质量很好啊。”
卿孟祝:“用鱼肉发酵出来的,加了特殊的发酵剂。”
师傅抬头看他家隔壁的菜地:“怪不得你家的菜长得那么好。”
谭文磊干活累了,跑过来休息,顺便跟他们聊天:“孟祝在种东西上面天分可高了,同样的种苗,移到他家田里就长得特别好。”
师傅:“他家这菜,产量是别人家的两倍吧?”
谭文磊摇头:“我看不止,两三倍都有。”
卿孟祝在旁边说道:“这也太夸张了,哪有?”
谭文磊:“一点都没夸张,就光你家这番茄,你这个月都卖多少钱了?快上万了吧?”
师傅吓了一跳:“这么赚钱?!”
谭文磊:“他家的番茄好吃,卖得也贵。”
卿孟祝心算了一下,确实过万了,也不好反驳,只笑。
谭文磊关注卿孟祝家的菜很久了。
等师傅耕完地离开后,他问:“你家的番茄现在怎么样了?”
卿孟祝:“差不多可以看到芽点了,明天我就开始装育苗杯。”
育苗杯里面可以填调配好的营养土,将种子放在育苗杯里面,等它长大移栽的时候,可以连里面的营养土一起移栽,那样就不会伤害植物的根系。
谭文磊:“真快,你一个人要育两亩地的番茄,忙不过来吧?请人弄?”
卿孟祝点头:“对,我跟冯姨她们说好了,还请她们三个帮忙。”
谭文磊搓搓手,脸上挂着笑:“孟祝,叔跟你商量一件事,成不?”
卿孟祝示意他说。
谭文磊:“你这秋番茄,育苗的时候帮我也育一亩呗?我到你这买。”
卿孟祝没想到他想要自家的种苗,想了想:“我家人手不够,而且装育苗杯要土,铲多了田里的土有点麻烦。文磊叔你要是不介意,可以直接拿我家的种子自己育苗,我之前准备的种子还剩了不少。”
谭文磊并不贪心,要到了他家的种子就挺高兴:“不介意,完全不介意!那等会我跟你回去拿种子?”
卿孟祝爽快道:“行!我把剩下的种子给你。”
第25章哥,问你个事
卿孟祝请人来给番茄种子装育苗杯,土却是他自己配的。
他看参考书,番茄适合微酸性的土壤,pH值最好在6到7,土壤要肥沃、疏松、透气性好。
因此,他用田里的土加锯末,再加发酵肥,调配符合要求的土。
为了调节酸碱度,他还特地用了酸度计测试。
谭文磊看他在田里挥汗如雨地和泥,颇为不解:“你上半年种的番茄不就挺好?跟一棵棵树一样,我种了那么多年番茄,都没见过谁家的番茄苗比你家的更大。”
卿孟祝拿着铁锹忙活:“精益求精,争取更好一点。”
谭文磊:“再好得好到什么地步去?我看你家的番茄果子要再多一点,枝条都得坠倒在地。”
番茄的枝条含水量大,比较脆,果实多了,还真容易把枝条坠断,他们都要在番茄边上插根木棍扶着番茄长。
卿孟祝压根不担心这个:“不怕,结的番茄要真多到那个地步,我就搭个带横梁的架子,把番茄放到架子上长。”
卿孟祝调配好了泥土,冯凝香三人才过来装育苗杯。
装育苗杯需要弯腰,她们特地随身带了小凳子坐在地里干活。
两亩地的育苗杯,三个人装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