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汴京觅食记沈 > 第82章(第1页)

第82章(第1页)

有余正打着嗝,将碗里最后一粒米吃完,才意犹未尽地砸吧砸吧着嘴,她不再瞅着你了,放下了手里的碗筷。

沈渺做好狗饭面汤从灶房里重新出来,忽然想起有余她娘说过,有余长得越大,她家里的儿子媳妇便越不待见她,究其原因,是不是因为有余实在太能吃了?

怪不得她生得这样高大。

以后若是煮饭,得再多加两杯米才行。

等一家人吃完晚食,歇息了一会儿,昏时也到了。大相国寺的暮鼓如水波一般响了起来,食客也陆续开始上门,铺子里很快便热闹了起来,沈渺又开始忙了。

只是今儿多了个帮手,她便显得游刃有余多了,她专心做面,济哥儿帮忙端出去顺便收钱,湘姐儿帮忙收碗筷。

湘姐儿一收回来放池子里,有余便立刻洗了,洗好了碗,甚至还能帮沈渺递柴火。

让沈渺感到十分惊喜的是:有余居然会烧火!

要知道,古代这种柴火老灶,烧火也是个技术活,大火要添多少柴,中火、小火又是多少柴,还得时刻盯着,必要时还要拉风箱。

就算心智正常,一个好的烧火丫头,没几年也磨砺出不来。她本以为这样较为复杂还需要快速反应的工作,有余是做不来的。

没想到有余竟真会烧火,当沈渺说:“有余,转中火,抽一根大柴。”她啊一声算应了,便握住火钳,稳稳当当地将柴火抽出来,抽出来后还知道拨弄一下灶膛里剩余的柴火,让柴堆得疏松一些,免得火渐渐灭了。

有一会儿外面铺子不忙,沈渺便没有发号施令,而是仔细观察了片刻。她便发现有余还会主动通过拉风箱来维持火候,看到火小了,便将风口调大,看火烧大了,又推回去一些,使得进入炉膛的氧气减少。

看到炉膛里炉灰堆得多了,她又默默地蹲在那儿掏炉火。烧出来的炉灰可以肥地种菜,沈渺让她都铲到菜地去了。

有关烧火一事,沈渺在旁边看了她好一会儿,见她烧得如此熟练,心里便觉着值了,就算一顿吃四碗饭,也值了!这可真是捡到宝了。

她们四人一口气忙到了戌时,雷霆已自发地趴到后院的院门边看门守夜,黄狗自己的狗窝不睡,又去和戎戎小白鸡和花母鸡一块儿挤鸡窝,铺子里总算也渐渐冷清了下来。

大宋没有宵禁,因此内外城之间的城门会专留两三个门洞用于通行,有余她娘也在沈渺关门前赶来接她了。她似乎不舍得坐车,是一路走走停停跑来的,来的时候,额角都是汗,气喘吁吁的。

沈渺牵着有余出来,当面大大地夸奖了她一顿:“你家有余好能干呐!年家婶婶,她今儿一只碗也没有打碎,方才我让她歇歇,她竟还把四只水缸全挑满了,地也洒水扫了。而且今儿正好有收泔水的来了,她一个人就把泔水桶抬起来了,帮我送出去换了三文钱呢!”

宋朝有专门走街串巷去回收泔水的“日掠者”,他们会低价回收汴京城的泔水运到乡下,卖给养猪场或是卖给需发酵农肥的农人,十分环保先进。

年婶娘还是头一回听见有人夸有余能干,激动得眼含泪花:“是吗?那太好了,太好了呀。沈娘子你满意就好,满意就好。”

她方才一路过来时,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既担心有余闯祸又担心她会不会因做不好而挨打,如今,一颗心总算放进了肚子里。

而有余似乎也能听懂有人在夸奖她,扁平的脸红扑扑的,又开始冲沈渺傻笑,笑得两只宽宽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送走了有余,说好了明日来上班的时辰,沈渺转身回去,刚卸下来一块门板准备关门,结果就有个喝得醉熏熏的年轻男人,垂头丧气、摇摇晃晃地走了进来。

他一身卷草纹的青色丝帛宽袖衫已变得腌咸菜般皱巴巴的,身边还跟着一个书童。

“店家娘子,来两碗羊肉面吧。”那书童扶着他坐下,走到柜台前点了菜,“还要一碗醒酒的二陈汤。”

“好嘞。您坐,我来拿。”沈渺开了饮品柜子取了一瓮给他,又禁不住瞅了瞅那男人。

好眼熟啊。

但又有些不记得了。

可能是先前在桥市摆摊儿时买过她的手抓饼吧?沈渺耸耸肩,回去扯面,正好还剩一点儿面,今儿正正好,卖完这两碗便卖光了。

有了有余,她今日面卖得都多了,而且一晚上从从容容,忙而不乱,让她现在都还精神奕奕,一点儿都不觉着累。

她一边拉面一边琢磨:等会关了门,要不要熬点卤汁,顺带卤点儿猪头肉,明日也好上个新品——打卤面?拍黄瓜拌猪头肉?

她在畅想中做好了面端出去,却见济哥儿也有些神思不属,拖拉着步子,撩开帘子出来了。

“阿姊,湘姐儿已经哄睡着了。”

沈渺却看出来他神色不对劲,便轻声问:“你怎么了?”

沈济犹豫了一会儿,低下头坦诚道:

“这几日读书,我总觉着停滞不前……有时还会出神,总想离开书案。今天去书局看书,也是盯着字却看不入神。我也不知我怎么了,这颗心静不下来。”沈济很内疚,阿姊那么辛苦,他却还不专心读书,心里便好似装了个水桶,总在七上八下地晃悠。

真没出息。

他声音愈发低下去,“再过几日辟雍书院便要放榜了,阿姊,若是我没有考上怎么办?”

沈渺这才知晓济哥儿稳重懂事的表相之下其实一直都不安着。她也有些愧疚,这些日子为了铺子能顺利运转,她也忽略了他,不然她应当早早便能发觉济哥儿的情绪低落了。

不过,济哥儿这性子竟愿意主动寻她说心事,也已十分不易。

“来,坐到阿姊身边来。”沈渺拉着济哥儿坐到铺子里最角落的桌子上。

还有食客在吃东西,铺子里更不能没人看着,沈渺便干脆就在这儿与他说话了。

她揉了揉济哥儿的头,轻柔地说,“阿姊也对不住你,这些日子都忘了要放榜了,你一定担心得好些日子没睡好了吧?你方才问阿姊,若是没有考上怎么办,那阿姊便回答你,凉拌。爱怎么办怎么办。”

“没关系的,考不上就算了,这世上并非只有一条路可走。若是你还想读书,我们另外寻先生读,若是你不想继续读书了,也无妨。阿姊和你一起寻一门你喜欢的手艺,学一门手艺过活也行。”

沈渺细细地开导他,可济哥儿听到这话却开始惭愧内疚得眼眶都红了。

“是我没用,辜负了你,阿姊。”

“哎呀,你别这样说。”她想了想,“对了,阿姊在金陵时,曾听说过有一个叫徐霞客的人。”

“我跟你说说这个叫徐霞客之人的故事吧。他出生在江阴,家中是当地十分富庶的富商,有良田阡陌、商铺连绵。他家中祖上还都是读书人,高祖还中过举人,可就是这样一个耕读世家,他的父亲却只教他读书做人的道理,不教他追求功名利禄。当知晓徐霞客喜爱山水地理,想出去游历天下时,他的父母都鼎力支持,甚至将家中的家产变卖了用来支撑他出门的花销。

当徐霞客的同窗、世交、朋友都在追逐仕途富贵功名时,他却带着父母的理解与爱,在冬日独自一人爬上了黄山,在游记中写下‘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这样的句子。他在黄山的峰顶,听了一夜积雪相融之声,直到天明。此人的经历若是放在其他人家,一定难以理解吧?可是阿姊却听了十分感慨。”

沈渺望着济哥儿迷惘的眼睛,轻轻道:

“济哥儿,人唯此一生,也只此一回。我们读书不能受功名利禄的裹挟,一味求一个结果。你更要明白,你这辈子想成为怎样的人呢?你这一生最喜欢做的是什么事?阿姊希望你的一生也应当是有自己的追求,能够快乐地度过一生的。至于什么要成家立业、要顶立门户,其实都不是你的责任。你或许觉着阿姊很辛苦,一个人经营这个小铺子。你能心疼阿姊,我很高兴。但是么,阿姊也要告诉你,阿姊其实是心甘情愿的。我很喜欢做饭烧菜,我也喜欢有个小店忙碌,我就是喜欢挣钱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