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鸿雁调整策略,重新制作方案:“咱们可以根据各学校文化特色定制洗衣袋、缝补图案。像体育院校,洗衣袋印上动感十足的运动标志;艺术院校,缝补处绣上独具匠心的艺术花纹,这多吸睛呐!”这份别出心裁的方案一递出去,立马引起诸多学校兴趣,陆续有学校主动联系,愿意携手合作。
在扩张版图的同时,鸿雁也没忘提升团队“内功”。她专门邀请业内资深的洗衣、缝补师傅来给员工培训:“大伙好好学,手艺精湛了,咱的口碑才能更响亮!”员工们学得认真,服务质量肉眼可见地提升。
业务越做越大,鸿雁的脑子也越转越快。她又想出个环保新招:“同学们,自带环保洗衣袋来洗衣,一次积一分,积分能换免费洗衣服务哦,咱一起为环保出份老力!”同学们纷纷响应,洗衣坊里五颜六色的环保袋成了一道独特风景。
此外,鸿雁还把目光投向了商业合作。她多方联系服装品牌商,凭借洗衣坊的人气和流量,成功达成协议:“品牌商在咱们这儿放新款服饰样品、优惠券,咱们帮着推广,收取费用,互利共赢嘛!”
在鸿雁这一连串的“组合拳”出击下,洗衣业务愈红火,不到一学期,就在周边学校闯出了响当当的口碑。同学们提起洗衣坊,都竖起大拇指:“鸿雁姐的洗衣坊,靠谱!”在鸿雁这一连串巧妙策略的推动下,洗衣店的生意愈红红火火,名声也越传越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与周边学校合作的深入,订单量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每到洗衣高峰期,洗衣坊里灯火通明,洗衣机嗡嗡作响,员工们忙得像旋转的陀螺,却依旧干劲十足。宿舍楼的负责人们脚步匆匆,在各个楼层间穿梭,收取同学们源源不断递来的衣物;洗衣帮手们手法娴熟,分类、浸泡、洗涤、脱水,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确保衣物洁净如新;缝补区的阿玲和小梦更是全神贯注,飞针走线间,破损的衣物重焕生机,那些精致的绣纹常常引得同学们啧啧称赞。
然而,生意做大的同时,挑战也接踵而至。有一回,一家大型连锁洗衣品牌听闻了鸿雁洗衣坊的名气,企图凭借雄厚的资金和广泛的宣传渠道,在校园周边抢占市场份额。他们推出了低价洗衣、免费上门取送等极具吸引力的服务,一时间,不少学生被吸引过去,鸿雁洗衣坊的订单量出现了些许波动。
员工们有些慌了神,焦虑地围在鸿雁身边:“鸿雁姐,这可咋办啊?他们价格压得这么低,咱是不是也得跟着降价?”鸿雁却镇定自若,她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坚定地摇头:“不,咱们不能打价格战,得靠服务和特色取胜。”
鸿雁迅召集大家开会,重新部署策略。她一方面加大在个性化服务上的投入,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进一步细化洗衣袋设计和缝补风格。比如为理工科院校设计带有科学元素图案的洗衣袋,为有文艺爱好的学生在缝补衣物时添加诗词刺绣。另一方面,她强化与学生社团的合作,赞助校园文化活动,让洗衣坊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校园海报、活动现场,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学生认同感。
同时,鸿雁还关注到学生们对衣物护理知识的需求。她邀请专业的衣物护理师到洗衣坊开设讲座,现场演示如何保养不同材质的衣物,如丝绸的轻柔手洗、羊毛的正确晾晒等。并且,将这些经验知识印制成精美的小册子,随洗衣服务一同赠送给同学们。
这些举措效果显着,学生们渐渐现,在鸿雁洗衣坊,洗的不仅仅是衣物,更是一种贴心、高品质的体验。那些原本被连锁品牌吸引走的学生,又陆续回流。洗衣坊的生意不仅恢复如初,还更上一层楼,订单量相比之前增长了近三成。
再后来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鸿雁和嫂子再次扩大店面规模,引进更先进的洗衣设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多年后她还建立了线上预约系统,同学们动动手指就能下单,查看洗衣进度,极大地方便了大家,这是后话。这生意一直做到退休后,还有后辈们入股,开了好多分店,加盟店,业务不单在学校还进了社区。(这是后话)
鸿雁这边忙着洗衣店的工作,常常带着孩子住在店里,很少回自己家。家里的爱人偶尔过来看看,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日子过得格外辛苦,她既要操心洗衣流程、员工管理,又要兼顾手工布衣袋的业务拓展,忙得脚不沾人。好在后来一切都慢慢运转起来,有了规模。
这天,她好不容易回了趟家,她和爱人一家住在党校家属院里,爱人在机关上班,平时也忙得不可开交。鸿雁打开家门,屋内干净整洁,还飘来阵阵饭菜香,她满心疑惑,走进厨房,竟看见一个陌生女性在忙碌。
鸿雁不禁皱起眉头,提高音量问道:“你是谁?谁让你来的?”那陌生女性闻声转过头,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有些尴尬地解释道:“我是刘华的同事。”鸿雁一听,心里“咯噔”下,越纳闷:“你是他同事咋会来我们家?”言语间明显带着不高兴。
正说着,刘华这会回来了,还带了一个同事。他一眼就看出鸿雁的脸色不对,赶忙上前解释:“今天同事们聚会,咱家清净,我就想着在这儿聚聚,忘了提前跟你说,别生气啦。”说着,便拉着鸿雁跟同事们打招呼,试图缓和气氛。
鸿雁听了刘华的解释,虽然心里还是有些无奈,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跟同事们寒暄几句。同事们也察觉到气氛的微妙,纷纷笑着夸赞鸿雁把家收拾得干净,还打趣说要向她取经,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一场小风波就此平息,屋内又渐渐恢复了热闹,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工作中的趣事。
这时,有个同事不经意地问起鸿雁洗衣店的业务,说道:“鸿雁啊,我们单位现在好多人的衣服都需要干洗,你们店里有没有干洗业务呀?”鸿雁眼睛一亮,连忙回答:“有呢,我们店里干洗设备齐全,师傅技术也过硬,保证能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说着,她热情地从包里掏出几张店里的会员卡,递给同事们,“这是我们店的会员卡,大家拿去,以后洗衣有优惠,就当是为大家的福利啦,欢迎常来光顾。”
同事们接过会员卡,纷纷道谢,现场气氛更加融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又聊起了干洗的细节,诸如能处理哪些特殊面料、大概的取衣时间之类的。而鸿雁也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一个拓展业务的新契机,心里暗自盘算着后续的推广计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同事们陆续离开后,屋内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鸿雁深吸一口气,把目光转向那个女同事,脸上的笑容全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严肃。她微微眯起眼睛,开口问道:“你到底是干嘛的?为什么一个女的独自在别人家?这样的情况多久了?我一进家还以为自己走错了门,你是想换女主人吗?”话语间满是质问的意味。
刘华今晚喝了些酒,情绪有些失控,听到鸿雁这话,“砰”的把酒杯往桌上一放,涨红着脸大声嚷道:“你还知道你是女主人?你多久没回家了?”鸿雁一听,眼眶瞬间红了,满心委屈地回道:“我有什么办法,孩子上学我不能不陪着吧,这么远我带着孩子,总不能天天往回跑吧,你一个大老爷们,就不能去看看我们?”刘华冷哼一声,带着几分醉意口齿不清地说:“我去了也住不下,也不方便。”说完,两人就这么对视着,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许久,都不有再开口说话,只有窗外的风声,隐隐透着几分凄凉。
刘华工作单位在正义路上,离五道口是远了一点,坐公交的话需要换车才能到,有时候就住在单位,单位也有福利房,在东边更远,两人为了孩子这样确实不是办法。
第二天俩人不欢而散,鸿雁回到五道口,和妈妈倾诉了下,心理好受了些,要不憋屈着很难受,妈妈知道孩子的不容易,就给她说不行你也买个院子,现在很多人单位福利分房,都往外卖房子,现在平房都想往外出手,现在凑机会买一套,有份家产傍身也不是什么坏事,你钱不够,我帮你找鸿平借些,他这二年部队三产,还和鸿昌开了医药公司,没少挣钱,你鸿儒哥老家开了饲料厂,你和你嫂子的洗衣店你嫂子也分了些钱。一起凑凑,你婆家看看能不能出点,你们这样家会散的。
鸿雁听着妈妈的话,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妈妈是真心为自己着想,可一想到买房这事儿,又觉得压力如山。回到洗衣店,她看着忙碌的员工和堆积如山的衣物,心思却飘到了远方。她想着这些年的艰辛,从最初接手洗衣店时的忐忑不安,到如今业务稍有起色,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
但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她咬咬牙,决定还是要试试买房这条路。她拿起电话,先给刘华打了过去,声音有些疲惫却透着坚定:“刘华,咱妈说买房的事儿,我觉得有道理。咱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孩子一天天长大,需要个安稳的家。我这边算过了,手头有点钱,妈说帮咱找鸿平借点,我哥那儿也能凑点,你看看你家里能不能出点?咱们一起努努力。”
电话那头,刘华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了,这事儿我跟家里商量下。我也不想咱这个家散了,这几天我好好想想,你也别太累着自己了。”
挂了电话,鸿雁眼眶湿润,她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但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或许就能开辟出一个新的未来。接下来的日子里,鸿雁一边继续忙碌着洗衣店和手工布衣袋的生意,一边和刘华四处打听房子的信息,生活的齿轮在忙碌与希望中,缓缓向前转动着。
喜欢人回家的路有多远请大家收藏:dududu人回家的路有多远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