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三国我不是刘辩免费阅读 > 第十五章 秦之锐士不可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当汤武之仁义(第2页)

第十五章 秦之锐士不可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当汤武之仁义(第2页)

其次则是三河良家子。

三河者,河南、河东、河内。

三河地靠京畿,农业达,经济繁荣,三河良家子的家境远比六郡良家子要优渥,弓马娴熟,大汉闻名于世的三河骑兵也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而且北军五校的士卒是募兵制之下有日常薪俸的职业士兵,家中免徭役,立功有赏赐,而非那些被征召待服役期满就可回家的农兵。

征兵制征召的农兵想的都是早点熬过服役期,然后返乡继续种田,有几人会愿意在战场上受伤甚至丢掉自己的性命?

而募兵制之下的职业士兵则不同,他们想的却是靠手中的刀剑立下战功,杀出个前程功名。

如果没有进取心,那就只能在小卒的位置上战死或是干到再也拿不动兵器,归家养老。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又一次看见了太子的青色伞盖!

今日太子亲临校场检阅北军操练!

作为想要出人头地的全职士兵,没有人不希望像他们的校尉那样被太子看重而后一飞冲天!

嗅着弥漫在空气中的浓郁汗臭味,听着回荡在校场上的士卒喊杀声,养尊处优的刘辩丝毫没有觉得不适,反而久久不愿离去,甚至接见了在军中操演比武时脱颖而出的一些士卒,并夸赞了几句。

“都是大汉的好儿郎啊!”

“今日孤很欣慰,大汉有二三子,是大汉之幸!”

刘辩丝毫没有吝啬褒美之辞,哪怕身后的太子中庶子钟繇都小声提醒他夸得有些过火了,但刘辩看着台下欢呼沸腾的北军五校士卒,反而笑得更开心了。

刘辩大手一挥,赏!

“孤意,赐五百万钱以犒北军军士!”

钟繇看了看四周,见士卒们并没有听清刘辩的话,连忙低声道:“殿下不可!士卒骁勇固然可喜,但募兵制之下,他们本就该努力操练,而后报效朝廷。”

钟繇的思维是大汉典型士人的思维,士兵既然拿了皇帝给的工钱,家里人也免了劳役,那就应该努力操练报效天子,这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罢了。

而且北军五校既然是朝廷的兵,如今太子监国,太子又何必来此笼络北军士卒之心?

将来若有战事,自当是太子有令,北军义无反顾从之。

甚至他还觉得,不该在无功的情况下便赏赐北军。

那是暴秦的做法!

暴秦以利益驱使士卒而不以仁义驱使士卒,最终还不是闹了个狼烟遍地分崩离析的下场?

相反我大汉是仁义之师,故而能剪灭暴秦,还天下以朗朗乾坤!

甚至钟繇还搬出了荀子的话来劝谏刘辩。

“荀卿曾言‘故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当汤武之仁义’。若太子兴仁义之师,则天下无敌,何须赏赐?”

刘辩忍不住捂着脑袋叹了口气,后汉士人的教育太过扭曲了,以至于还未经战乱的钟繇都产生了如此扭曲的思想。

整个后汉的士人观念就是,士兵都是无知之人,若是以利益驱驰,则会变成贪婪无度且不知恩义之人,谁有钱就会听谁的,所以为了避免士卒思想和信念不够不坚定,赏赐就不了,只要行仁义,士卒就能无往不利!

因此钱财就不要赏赐给他们这些臭丘八了,通通赏赐给我们士人就好!

换一种更为的通俗的说法就是董事长您别把奖金给那群牛马社畜啊,给我们这些每天给他们布置任务的领导层就好,那群牛马社畜只需要你的鸡汤和pua就能很听话。

如果有人不听话,那一定是他心术不正,你把他们开了找一群更听话的尤其是刚毕业的牛马就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