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有鸡蛋,大家伙今天就吃好点。”
这些知青有好东西的时候也会分一点给原主,在这个物资奇缺的年代,能把自己为数不多的好东西分享给别人,这本身就很难得了。
“好了,我去做饭了。”
顾笙声没给大家再次反驳的机会,直接拿着鸡蛋进厨房了。
这段时间天天喝一瓶牛奶,时不时的还加餐,相信一直这样下去,她的身体肯定会好的。
三个鸡蛋其实很少,尤其是和12个知青对比起来,但晚上这顿饭大家还是吃的很开心。
“这个野菜味道不错,一点没有野菜的酸涩味。”
“唉,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转机,因为下乡的事情,我爸妈提前把位置让给我弟弟妹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回城?”
吃着饭,想到在乡下呆了好几年,回城的影子都看不到,饭桌上的气氛都变得低沉了。
“不管有没有机会,我们都要在这里待着,人只要开始想东想西,那就会越想越多,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看看书。”
顾笙声是最有发言权的,她熟知历史的发展,对剧情也有一定的了解,说这话再合适不过。
“看书有什么用?连学校都没几个老师了,无论有没有知识都来乡下了,想上学只能通过推荐去工农兵大学,那也轮不到我们这些五根的知青。”
刚下乡的时候,大家心里对未来都是充满了希望的,可是这么长时间下来,他们已经死心了。
不死心又能怎么样呢?
他们的处境并不会改变分毫。
“我相信一切都是暂时的,国家不可能一直让这么多知青一直留在乡下,地就只有这点,国家需要发展,发展离不开人才。”
向前村的知青都是志同道合的好同志,没有哪一个品行不好,所以顾笙声才敢在他们面前说这些话。
“笙声说的对,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就算真的没有机会回城,学习到的也是我自己的。”
鲁钥和顾笙声关系好,而且她觉得顾笙声说的非常有道理,于是率先应和。
“每天下地就已经够累了,再说我这里也没有书,我就不参与了。”
即使下乡已经有好几年,逐渐适应了每天下地的生活,可大部分还是觉得累,只想着从地里回来就赶紧休息。
看书累人,费精神,有这个时间休息不好吗?
顾笙声没有再劝,她只是提一个建议,至于学不学,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她并不会去要求这些人跟自己一样学习,这样做得到的不是他们的感激而是嫌弃。
大家伙又聊了一会儿才回房间。
顾笙声践行了自己的计划,拿起书开始看。
书还是太少了,而且原主读高中时的教材含金量并不高,里面的内容挺简单。
既然决定了要好好看书,那对于各种题型就要了解清楚。
简单的题目要练习,很难的题目也要练习。
数学和英语顾笙声倒是很快就看懂并入门了,但是物理太久没有学习,有点难搞。
那些穿越前后都牛逼哄哄的人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