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堂可有良策教朕?
"不知过了多久,年轻天子清冷的声音终是于偌大的暖阁内悠悠响起,打破了此间有些压抑的气氛。
李汝华早年在地方为官的时候,便对地方经济和赋税颇有建树,后因
"政绩斐然
"被召回京师之后,又在户部为官多年,对于朝廷财政的盈亏及地方边镇虚实多有了解。
面对着此等
"焦头烂额
"的局面,或许会有些许不同的对策。
迎着案牍后天子殷切的注视,白发苍苍的户部尚书面露难色,沉吟少许之后,终是涩然摇头,并拱手道:
"老臣无能,恳请陛下再开内帑。
"
作为在户部任职多年的老臣,李汝华深知如今大明的财政情况有多么糟糕,他此前针对于缓解朝廷财政枯竭的诸多对策也因为得不到万历皇帝的重视而功亏一篑。
现如今,最为能够简单有效解决财政困局的,便是天子的
"私房钱
"。
"唔,
"对于眼前老臣的回答,朱由校脸上并没有露出太多意外的神色,只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大明落到如今这般境地,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彻底扭转的,但九边重镇
"欠饷
"却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恶果。
想到这里,朱由校的眉头便是挤到了一起,身旁的司礼监掌印的眸子中也是涌现些许心疼。
他虽然不如外朝的那些大臣
"博学
",但也清楚九边重镇的士卒欠饷对中枢意味着什么。。。
兴许是知晓觊觎天子的
"私房钱
"并非长久之计,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表情愈发涩然的户部尚书终是拱手犹豫道:
"如今国库空虚,不若重开辽饷?
"
万历四十六年,女真老酋于赫图阿拉建国称汗,并攻城掠地,烧杀劫掠,导致辽东百姓民不聊生。
为了应付穷凶极恶的建奴,自知边镇连年欠饷的万历皇帝专门下令于全国征收
"辽饷
",三年间共征收税银五百余万两。
但因为
"辽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