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被天子驳回,着实惊掉了不少人的下巴。
但震惊之余,却也有不少官员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天子此举的
"深意
",天子既不打算倚重东林党,也不打算令
"方党
"独大,天子这是在有意维持朝野间的平衡。
前后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曾因
"性格懦弱
"而被诟病的天子便是顺利适应了其新的身份,并且所展现出来的
"帝王心术
"丝毫不亚于御极多年的帝王。
为此,不少官员都忍不住在私底下议论,当今天子倒是颇有些史书中
"中兴之主
"的影子,或许真能够带领眼下正处于
"内忧外患
"之间的大明走出困局。
。。。
乾清宫暖阁内,身着常服的朱由校无心理会眼前通政司刚刚呈递进宫的奏本,只是紧皱着眉头,表情凝重的听着眼前老臣的
"唠叨
"。
李汝华,万历八年进士,初授兖州推官,历任工部给事中,左都御史,江西巡抚等职,常年于地方任职。
因其在地方任职的时候,对于
"税收
"颇有建树,故而在被召回京师之后,万历皇帝特令其代掌户部,后因功晋为尚书,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
"卿家的意思,朕清楚了。。
"言罢,朱由校便是有些茫然的看向身旁的司礼监掌印,待得到其肯定的眼神之后,方才不解的朝着眼前老臣问道:
"但父皇昔日在世的时候,不是刚刚开过内帑,为九边将士发饷吗?
"
不提两个月前才刚刚撒手人寰的泰昌皇帝,就说前些时日广宁秉笔薛国用奉命
"巡按
"辽东的时候,他才刚刚从内帑中拿出了不少银两,用以犒赏军队。
这才过去多久,就又要发饷了?
兴许是觉得天子的语气隐隐有些不善,年过七旬的户部尚书李汝华不敢怠慢,赶忙拱手回禀道:
"启禀陛下,自神宗年间开始,各地卫所便是逐年欠饷,至于官兵们疏于操练。。
"
"至于辽镇,因为建州女真势大的缘故,近两年军费更是连年上涨,先帝开内帑发饷,也不过是补齐去年所拖欠的军饷罢了。。
"
呼。
偌大的乾清宫暖阁一时间鸦雀无声,身着常服的大明天子先是目瞪口呆片刻,随即便下意识看向辽镇所在的方向。
难怪女真老酋能够轻而易举于辽镇起事,并在接下来数年的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