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过了多久,朱由校终是将最后一封奏本批阅完毕,并随口朝着一旁的司礼监掌印问道,表情有些凝重。
这最后一封奏本,乃是陕西延安知府所奏,声称其治下的定边县连续三年大旱,导致今年百姓颗粒无收,粮价飙升,请朝廷酌情减免赋税。
若无这封奏本,朱由校险些忘了,明末历史上还经历了世所罕见的
"小冰河时期
",以至于全国各地灾情频发,百姓民不聊生。
虽说距离席卷并贯穿整个明末的
"农民起义
"还有几年时间,但这封来自于陕西延安府的奏本却是给朱由校彻底敲响了警钟。
大明看似平稳的水面下,却是暗流涌动。
"回陛下,马上就午时了。
"见朱由校的心情好似有些低沉,一旁的司礼监掌印赶忙低声回应道。
言罢,还不待案牍后的朱由校有所反应,王安又赶忙低语道:
"刚刚勖勤宫的庄妃娘娘,派人来请您了。。
"
"唔?
"轻轻活动了一下略有些僵硬的四肢,朱由校便于案牍后缓缓起身,行至半开的窗柩旁,朝着外间望去,脸上露出些许追思。
这勖勤宫位于紫禁城东侧,距离大明太子的
"东宫
"慈庆宫也不过半炷香的脚程。
在泰昌皇帝朱常洛登基之前,他便一直和自已的生母王才人居住于勖勤宫中。
而这
"庄妃娘娘
"因为不受自已父皇的宠爱,也是居住于勖勤宫,并奉命养育自已的幼弟,朱由检。
微微眯起眼睛,朱由校于脑海深处搜寻记忆碎片,并慢慢拼凑出
"庄妃
"的模样。
半晌,朱由校终是回忆起
"庄妃
"的模样,并微微点头感慨道:
"寡言且仁慈的好人呐。
"
。。。
。。。
蓝天白云之下,朱由校没有选择乘坐御辇,而是在诸多内侍及侍卫的簇拥下,步伐轻快的于皇城中走着。
今日微风徐徐,逆着头顶不算强烈的旭日,望着周遭的红墙金瓦,倒是别有一番滋味,令朱由校暂时忘却了冗杂的政务。
半晌,待朱由校一行人路过一座器宇轩昂的大殿后,朱由校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止步问道:
"大伴,李选侍可妥善安置了?
"
听得此话,司礼监掌印心中便是一惊,抬头发现身旁便是郑贵妃所居住的
"翊坤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