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真的很高兴能帮到杨策。
从小到大,杨策没少欺负他,抢他吃的玩的,闯祸让他背锅……
说起杨策欺负他的事,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但杨策自己欺负皇帝没问题,别人敢对他有半点不好,杨策都会跳出来护着他。
六皇子比皇帝小两岁,从小就聪明伶俐,三岁能文五岁习武,母家在朝中的地位也高,所有人都觉得六皇子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这样的声音听得多了,六皇子难免受影响,不敢惹杨策——杨策的生母德妃宠冠六宫,本身又性子暴烈——便经常背地里欺负皇帝。
皇帝的生母活着的时候就没什么存在感,何况早逝,性格软弱,被欺负了也不敢吭声。
杨策每次都会主动保护他,教训六皇子。
后来六皇子掉进荷花池夭折了,宫人怕担责任,诬陷皇帝推六皇子落水,说得有鼻子有眼。
当时先帝分明有几分相信,也是杨策替六皇子出头,逼先帝查明真相,还皇帝清白。
若没有杨策的保护,皇帝别说当皇帝,恐怕早被人诬陷背上残害手足的罪名,圈禁到死了。
皇帝也不是担心杨策功高盖主什么的,就是觉得一直被他护着,挺没面子的。所以,有机会替他出头一次,别提多兴奋了。
皇帝一兴奋不要紧,名册上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倒了大霉,一律从重从严查处。
文武百官见皇帝的行事风格大为改变,都有点心惊肉跳。
他们仿佛突然深刻理解了,什么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他们一直没有放在眼里的小皇帝,终究还是长出了獠牙。
但,权臣是不是因为畏惧皇帝而安守为臣之道的,只是需要换一种方式,一种更为安全,隐蔽的方式,争权夺利。
七十多名官员被惩处,与这些官员勾结、牵扯的官员同样没落到好。
他们是死是活对大臣们来说无所谓,要紧的是空出来的官位。
能从违法乱纪中得到实质好处的官位,必定是有一些实权的,哪个权臣手下,占据实权位置的羽翼更多,哪个权臣在朝中的地位就越稳固。
朝中几大权臣为了争夺这些官位,无所不用其极,互相拉踩泼脏水,每次上朝皇帝都被气得不轻。
杨策劝他。
“暂时动不了这些人,便没必要和他们生气,趁机从中得些好处才是真的。”
皇帝领悟过来,在几大权臣的争斗中推波助澜,趁机将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基本认定是清官的人手安插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权臣们斗了一场,回头一看,自己的羽翼没有培植起几个,倒是平白把那么好的位置,被一些无名小卒占了。
但,只要对手没有捞到好处,自己就不算太亏。
这样一想,权臣们好像又能接受了。
官位基本确定下来,杨策开始着手修订青云榜。
青云榜是圣女为了鼓励学子上进、官员清正,设立的排行榜。
理论上三年修订一次,通过“才华”、“民望”、“贡献”,三个方面的综合评分,确定榜上排名。
有先帝在背后支持,青云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