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七月初七,沈家画舫缓缓泊在夫子庙码头时,暮色正染红秦淮河的粼粼波光。碧薇扶着丫鬟锦瑟的手踏上青石板,湘妃竹折扇抵在鼻尖,仍挡不住河岸边飘来的脂粉香。
“姑娘仔细脚下。“锦瑟替她拢了拢月白缎斗篷,“三太太遣了陈妈来接,说大帅府的车马戌时到。“
碧薇望着码头上穿灰布衫的婆子,忽然想起离苏州前夜,母亲将那只翡翠镯子套在她腕上时的叹息:“金陵沈宅的屋檐,比姑苏老宅要高三寸。“
此刻那高耸的马头墙果然压着暗紫色的云,飞檐下六角宫灯在晚风里摇晃,投下朱漆大门上铜兽衔环的影。陈妈接过藤箱时,碧薇瞥见她掌心有道蜈蚣似的疤。
“表小姐这边请。“陈妈引着她们穿过游廊,绣鞋踩在青砖地发出空空的回响。碧薇数着廊外太湖石垒成的假山,第七座石峰后忽见个穿竹青长衫的背影,正在临水的听雨轩前摆弄什么物件。
锦瑟刚要开口,碧薇竖起扇子示意噤声。那男子袖口露出半截西洋怀表金链,修长手指却抚着石桌上焦尾琴的冰弦。忽而一阵穿堂风过,琴轸上系着的杏黄流苏与他的玳瑁眼镜链纠缠在一处。
“三少爷又逃了法文课。“陈妈压低声音,“这是北平谢大帅的独子,姑娘未来的“
话音未落,琴弦“铮“地迸出个破音。谢云深转身时,镜片后的目光像浸了寒潭水,掠过碧薇素绢旗袍下摆的墨竹绣纹,停在她发间那支点翠簪子上。
“沈小姐可知《广陵散》为何绝响?“他指尖还沾着松烟墨,案头宣纸上墨迹未干,竟是首白话新诗。
碧薇将折扇收拢,腕上玉镯磕在紫檀桌角:“嵇康刑场奏的是心中块垒,今人抚琴若只求形似,与留声机何异?“她目光扫过新诗末尾那句“铁屋子里的呐喊“,忽然听见远处传来汽车鸣笛。
谢云深猛地攥紧诗稿,纸角显出几道皱痕。暮色中响起军靴踏地声,惊飞檐下栖着的白鹭。碧薇转身时,瞥见他迅速将个牛皮信封塞进琴匣,那信封角上隐约透着暗红,像是盖着某种特殊印章。
游廊尽头忽然传来环佩叮当,沉香木念珠的声响混着苏州腔:“薇姑娘怎么还在这里?云深明日就要回军营“
碧薇回头,看见个穿玄色织金马面裙的妇人,鬓边白玉压发簪着朵素绒花。陈妈慌忙躬身:“三太太安。“
三太太腕间十八子沉香珠串缠了两圈,正碰在碧薇的翡翠镯上。她保养得宜的面庞突然泛起古怪笑意:“这镯子竟还在。“
此时帅府的福特汽车已停在仪门外,车灯刺破渐浓的夜色。谢云深突然上前半步,军装袖口的金线刺绣擦过碧薇手背:“明日玄武湖有学生游行,沈小姐最好闭门读书。“
他说话时,碧薇闻见淡淡的硝石味,混着佛手柑的清香。三太太的念珠突然断了线,沉香木珠子滚落满地,在青砖地上敲出细碎的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