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的梆子刚敲过五响,王大石已提着灯笼在院中套马,同时不忘往骡马嘴里塞最后一把豆料。
“大黑啊,今天咱们可就能到家了,你可要使用点力啊。”
“是啊,今天就能到家了。”。
一向以冷静稳重着称的展白,此时也难掩期待、激动的心情。
也不知道侄儿这一年跟着疯道人学的怎么样了?
此时,厢房里传出薛张氏的轻笑:“芊芊把这狐裘披上,还有蔡家送来的貂绒围脖,都带上。”
“二嫂……这太贵重了。”
屋内的薛芊芊有点局促不安道,她自幼生活简朴,一下子让她穿戴这些豪奢的衣物,还真是有点穿不出去。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以你的身份和地位,这算什么?”
二嫂张妍嬉笑道:“来,穿上,咱们也都奢侈一把。”
一家子终于收拾妥当,匆匆吃了一口热饭,便想悄悄离开。
谁知,没走多远,城门的方向忽然传来阵阵马蹄声,混着铜锣开道的清响——这可不是寻常乡绅能有的排场。
蒙蒙天光里,两排琉璃风灯蜿蜒如龙,映得青砖城墙金红交错。
李县令着补子官服立在当中,身后乡绅们捧着朱漆礼盘,活似年节祭祖的阵仗。
“这帮老爷这么勤快吗?”
王大石嘴上虽在调侃,神色中却是布满了骄傲。
要知道麟哥儿可才只是一个秀才,就能引得全县豪绅这么早出送行,这怎能不令他与有荣焉?
赵麟不敢托大,早一步下了马快步走了过去。
“大人和诸位如此,可折煞学生了。”
“哈哈,整个中原谁不知道赵案首就算去魏王府,魏王都在中门迎接,与魏王殿下相比,我们实在不算什么。”
李县令疾步迎来,朗笑道。
随后,他手一摆。
一人端着锦绣托盘,恭敬地走了过来。
“这些程仪万望笑纳,祁县父老盼您乡试折桂呢。”
他掀开红绸,二十锭官银雪亮照人,底下压着张洒金礼单。
赵麟瞥见礼单,后退半步拱手:“昨日诸位相赠已是不安,岂敢再受。。。。。。”
“赵案首莫推辞!”这时,县中刘主薄拽着个总角小童挤上前。
“这是犬子,求您赐个表字!”
那孩童捧着的洒金笺上墨迹未干,隐约可见“仰慕高才”四字。
赵麟蹲身轻抚孩童发顶,嗅到他衣襟上的沉水香——这是蔡家书斋独有的熏香。
看得出,自从蔡氏族学出了自己这个院试的案首,族学的学子又多了不少显贵。
“便叫守拙如何?”他指尖拂过洒金笺上晕开的墨点:“《道德经》有云:大巧若拙。”
众人这时都鼓掌叫好:“好字!好名!”
那刘主薄欣喜不已,高呼:“快将礼品抬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