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拍了拍桌子,示意他们安静,于是文武全都围到赵鼎桌案前,静听他的高见。
“设立民州,那是守成的做法。流球国土连塞牙缝都不够,岂能让我大晋停下脚步。”
“至于军府,也不大合适。流球国如此遥远,从京城出发,少说也要半个月才能抵达。若是流球国内出现什么异动,等京城做出决策,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赵鼎既不设立民州,也不设立军府,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
文武们相互对视,猜出了那个答案。
“殿下莫不是要将流球做为封地?”
“不错,不仅仅是琉球,以后大晋征服了遥远的疆土,若是不便管理或价值太低,都要册封藩王、国公镇守。”
“封邦建国,以封地来保护大晋,为大晋开疆拓土。”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流露出炽热的目光。
封邦建国,这意味着爵位从虚封变成实封,大晋贵族们不再困于府邸玩过家家的游戏,而是成为一国统治者,掌控成千上万人的生死。
太上皇终于按捺不住,起身询问赵鼎。
“你这么做,怎么保证我大晋江山稳固呢。”
太上皇毕竟姓赵,他可以容忍自己失去权力,却绝不允许赵家从皇位跌落。
封邦建国,在大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大家自然会引起重视。
赵鼎没有用自己的权威强行决定,而是耐心地解释。
“天下何其辽阔,神州一隅,连十分之一都不到。我们华夏人困在这片大陆太久,数百年来没有开辟过新的领土。”
“不开辟新的领土,如何能将国家富强。将来若是其他国家将天下土地占尽,咱们后悔也来不及。”
开疆拓土的重要性,几乎每一个人都明白,朝臣们自然也是如此。可前提是,这么做不会损失他们的利益,又能给国家带来新的财富、土地,否则官僚、贵族们宁愿永远困在这片土地上。
赵鼎又看向太上皇。
“陛下,封邦建国的确有可能引发内战,历史上有太多例子。可若是这些封国皆在大海之外,距离京师千万里之遥,又何须担心呢?”
“如果有封国作乱,只怕万里迢迢赶来,还没有和官军作战,就已经因水土不服、粮草不济而死伤大半了。即便真能登陆,也肯定敌不过我朝大军。”
“况且,不可能所有封国同时叛乱,只要有一国叛乱,朝廷可发令其他封国围攻。也许不需要朝廷出一兵一卒,而叛乱已经被平定了。”
从军事上讲,赵鼎有信心应对可能的封国叛乱。
更不要说,他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的手段来控制封国,防止作乱。
“为了防止叛乱,朝廷可以派遣或选择合适的人充当封国的丞相,主管封国日常军政大事。就连封国的继承人,也当由朝廷来选择。若是封国的君主无道,就令其子、侄继位。若仍旧无道,便直接除国。”
“在经济上,封国的税收要先上缴朝廷,然后才可自用。此外国君们必须每隔三年朝贡一次,向朝廷贡献稀世珍宝、金银铜铁,若是朝贡不足,便是不敬,应当施以惩罚。”
“在文化上,封国不准开科制举,在封国中设立的国学,应由朝廷直接管理,派遣太学博士负责教化。”
“此外…………。”
赵鼎一连说了许多,几乎将有关封建制度的一切都说了清楚。
即便最为博学,对朝政理解最为透彻的老臣,此刻也拿不出主意,到底该不该支持赵鼎,施行封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