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
早上送来的汤一天比一天难闻,但妹妹还是把它喝光了。我拿冰箱里的食材做了点别的东西,她吃得很开心。
今天她没有画那么多画,看着精神好了不少。
理智值为什么变得这么低了?
【第五天】
做了个恐怖的噩梦。
但是我会游泳啊?
镇长在家里办了一场聚会,镇上所有的孩子都去参加了。他们围着妹妹,我被排除在外了。
我四处乱走,到了间被锁住的房门外。
妹妹说她看到我的时候,我一直紧紧贴着门,她叫了我很久。
【第六天】
所有地图上标注的地方都去过了。
我找不到车票,手机也彻底没电了。
妹妹很黏我,她说自己晚上一个人睡觉害怕。
我说这不太好吧,她又问我为什么不太好。
我没想出来,我是姐姐,妹妹的这点要求有什么不能满足的。
【第七天】
我是姐姐。
我爱我的妹妹。
我爱玛丽。
日记内容不多,但蕴含的信息量巨大。
首先最明显的,是男人被扭曲的认知,即认为自己是玛丽的姐姐。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
第一点,玛丽曾说过,这里没有比她小的孩子,但日记上的是“弟弟妹妹”。
结合博物馆的画作来分析,镇上的孩子同年出生,(甚至有可能是同一天),此后正常生长,但只有玛丽的年龄是停止不动的。
第二点,噩梦。她在做噩梦后,身上出现了很多伤口,但男人的日记里没有提到这个。并且,他极端“羡慕”这些伤口。
而墙上的画里,他也是占比最小,唯一没和玛丽牵手的人。
性别很重要。
玛丽需要一个“姐姐”。
但为什么?
因为墙上的画只有亚洲人,照片也只有玛丽一个人,温念从开始便没有往“另一人”的方向想。
但那张洗手池便利贴上的字……
如果玛丽本来就有个姐姐呢?
姐姐的身上到处是伤,所以浮现出伤口,是被同化成“姐姐”的一种象征。
而男人没得到这种认可,所以他会说羡慕温念。
但还有些不对。
男人做梦是在第四天晚上,而她的梦在昨晚。
况且……她没有丝毫日记上描述的心情。
是因为“sr”和“r”的差异么?
为什么她这里会这么快?
第三点是镇长的家。不过照着日记本的进度来看,她用不了多久也会去了。
将信息简单整理在群里后,温念停在院子里,等校车。
驶来的校车驾驶座上还是同一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