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只鸡炖锅鸡汤做汤底,一家人围在一起火火热热地吃晚饭。
夜晚,李青禾躺在新房子的新床上,盖着新被褥,觉得一切都很满足。
新房子的房间多,小文小武原本不用挤一个房间了,但是他们还是坚持一起睡,加上林狗儿,三人在隔壁房间一直吵吵闹闹,李青禾也不理她们,只躲在被窝里幻想着她跟穿越前某热播剧男主的浪漫邂逅来催眠自已。
“砰砰砰”隔壁房间的门被拍了几下,接着响起陈氏的声音:“别吵了,快点睡觉。”
隔壁瞬间安静下来,没一会儿又窸窸窣窣地开始说话,不过这时候她意识已经模糊了。
第二天一早,李青禾睁眼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她不用掀被子也能知道外面有多冷,想着反正没人喊,那就多赖会儿床。哪知刚过一会儿,门外就响起了她娘的声音:“禾儿,你醒了没,快起床吃早饭了。”
“娘,我不饿,我再睡会儿”,李青禾慵懒地哀求,因为蒙在被子里,声音还有些闷闷地。
方桃却不打算放过她,道:“吃了再睡,菱儿都起来半天了。”
她能跟菱儿一样吗?菱儿这会儿正处于精力没处使的年纪,李青禾腹诽着。
李青禾把昨夜脱下来的衣服放进被子里先暖和一下,省得等会儿穿身上冻得心飞扬。
大概过了一炷香时间,她才从房间里磨磨唧唧地出来。
“快洗漱一下,你的早饭都放在锅里热着呢”,方桃这会儿正在劈柴,见她出来了便催促她。
柴房都已经堆满墙了,据说是前日她奶奶的侄子怕下雪了姑姑家柴不够用,便跑来帮劈了一天。
“柴房那么多柴,你还劈来干嘛?”李青禾用毛巾清洗一下口腔,心想还是牙刷方便,有空要做些牙刷才行。
方桃:“这些木头堆在院子里碍事,劈了放进去看着也舒服点。”
李青禾洗漱完,也不理会这个有些强迫症的娘,去厨房的灶台上端出自已的早餐,两个馒头和一碗稀饭,搭配着酸豆角,没一会儿就吃完了。估计是长身体,这具身体饭量还挺大的。
吃完后把碗了洗干净,李青禾才发现家里静悄悄的,问:“他们人呢?”
“你奶奶去找你三叔公家的大伯母了,说是明天让她来掌勺,还得请几个帮忙的,小的那几个我嫌他们在家里吵,让他们出去玩了。”
李青禾:“奶奶是不会说没几家吗,怎么还要请人来做事。”
“她说没几家而已,我们李氏同宗的都十几家了,再加上相熟的,怎么也得十几桌,不请人这么忙得过来。”
除了大房,别的同宗族人她都不太熟,因为他们主要居住在下溪村,走动不多,但是像这样的喜事,还是要请来庆贺一番的。
李青禾吃饱了无事可做,便把火盆的火烧起来,边烤火边嗑瓜子消遣时间。
下午的时候陈氏就带了一副对联和一些一些福字回来,贴完对联和福字,一家人又吃了一顿火锅,一天便过去了。
二十一日一早,一大早李青禾就被喊起来了,今天可不能睡午觉。
方桃已经把鸡杀好了,还准备了一些瓜子果干糖果,说是要去拜社公。
社公庙就在村北这边,离她家两百多米的距离。
所谓的社公庙,其实就是青石板砌成的一个大台子,台子中间是一个石头雕的慈眉善目的老头——社公,台子两侧立着两个麒麟石像,社公前面是用陶盆充当的香炉,香炉前面就是平时村民们拜神时放摆放贡品的地方。
社公庙由五棵榕树围绕着,社公前面的两棵中间充当社公庙的“门”,来拜神的只能从这两棵树中间进去,否则会被当做是不敬神仙。
李青禾入乡随俗,跟在开挎着贡品的篮子的方桃身后。由于家里还有事要忙,便只有她们两人来拜社公。
贡品也只有一只鸡,一碟瓜子,一碟果干,一碟橘子,方桃把这些东西都摆放好,又拿出三个酒杯三个茶杯,摆在贡品的后面,各自斟满酒和茶。
乔迁(二)
李青禾按照她娘吩咐的,点上香禾蜡烛,插好后在跪在地上磕头,然后端拿起一杯茶,在地上倒成一条线,完了之后把茶斟满,又端起一杯酒重复刚才的动作。
方桃等李青禾摆完之后之后,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嘴里碎碎念着:“社公在上,今日乔迁,……”
念完之后,端起茶酒,倒在地上。
然后两人把带来的两摞黄纸在两棵“门树”的树根下面烧了,再点燃爆竹,拜神便结束了。
上溪村附近的村庄都有各自的社公庙,习俗都差不多,而且贡品是不是留下来,都要拿回去拜祖宗,拜完之后留着自家吃。
所以方桃又把贡品放回篮子里,挎在手臂上,原路返回,李青禾紧跟在后头。
回到家中,已经有几个妇人在帮择菜洗菜了,小文小武和林狗儿在帮忙剥削山药皮,就连菱儿也在有模有样地帮忙剥豌豆。
方桃把贡品摆在堂屋的八仙桌上,陈氏早就在上面摆好了五碗米饭,然后三人按照刚才拜社公的流程,拜了一次祖宗。
完了李青禾就去帮忙择菜了,陈氏和方桃则是去村正那里借桌椅。
村里每户人家每年都要交一笔小小的“村费”,用来置办共同的桌椅碗筷或者一些公共的用具,平时都放在村正家,哪家有喜事的时候就可以去借来用。
没一会儿,陈氏跟方桃,就搬来了一些桌子,后面还跟着一些帮搬桌椅的人。
桌椅摆满了院子,院子外面也摆了几张。村里有些跟着凑热闹的小孩,陈氏也不赶他们,拿出瓜子糖果,让那些小孩一人捉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