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自鱼 笔趣阁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牛娃子眼睛一亮,见二愣子爹手里满满一把野枣,马上往嘴里扔一颗,“好吃,爹,你尝尝。”

牛娃子爹没接,将视线从幽深的林子收回,“你俩把野枣收好点别让人知晓,以后不许偷摸乱跑。万一被什么毒虫毒蛇咬了,哭都没地儿。”

这话让两人想起茅草屋里死了的大丫爷爷,听大人们议论,他裹着条破草席就埋地里,连块木牌都没立。

两人不懂没木牌有什么影响,从大人们的语气里隐约感觉这是件很惨的事。

另一头陶锅里的咸菜粥越炖越香,林泽闻着味把没滋没味的馒头、饼子吃干净。

曹寡妇挺不好意思,她拿自家的糙米跟族长换一小碗大米,专门给儿子熬成软软烂烂的粥。林泽一直盯着,她一边舍不得,另一边怕得罪人。

林泽就是奇怪,昨晚吃的也是白米粥,怎么曹寡妇煮的就是特别香。

“曹婶,你手艺真好,煮的粥愣是比别人的香。”林泽见她抬头看自己,随口夸赞一句。

曹寡妇想起林泽给的糖水,心一横,“泽哥儿我给你舀一碗尝尝。”

林泽一听赶紧起身,“啊,婶子你误会了,我不是要吃的。真的,你给铁蛋吃。”

搞得怪尴尬,林泽作势去喝水,老太太给他腾个位一块坐下烤火。

“铁蛋娘你别管他,就是随口说一句。”

曹寡妇讪讪点头,“那、那我先回屋里瞧瞧铁蛋。”

不等老太太教训,林泽主动道,“阿奶,我就是凑巧在那吃东西,曹婶那咸菜粥确实

香,真没有想趁机讨要。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老太太还是相信孙子的,“下回注意些,瓜田李下有嘴说不清。”

林泽重重点头。

三位族老连同家里成年男丁往老爷子这边凑了凑。这一日大事算有惊无险,小事不断,他们要同老爷子通通气。几支是最亲的血脉,在逃难途中是最值得信任的。

“咱们有些人浑水摸鱼,安排的活不是撒尿就是拉屎,等别人干完才来。”三叔公相当不客气,当时忍着没发作为的是不影响大伙心情,累一天吵起来都没个劲。

老爷子道,“一块吃饭有些事避免不了。那点粮食吃不了几日,明早到乌什县城想法子进城买粮食。大伙分开,各管各家的。”

“爹,今日官道上那长队是不是刘员外家?我瞅着有几个家丁眼熟。”

林郁武问道,刘员外乡下祖宅离林家村挺近,两边种的田地有一大片挨着,往年为争水灌田,多少也起过几次冲突。

“老不死的,隔老远就闻到那股死人味。”

八叔公回想起族长还没当县尉前,刘员外对林家村人做的那些丧尽天良的事,其中包括他幼妹被逼卖身进刘家当丫鬟,短短三个月便死于非命。

刘员外放话说要敢带人上门闹事,全都抓衙门挨板子,连官差都已经请来家里喝茶。

八叔公被逼咽下这口恶气,即使族长是县尉,刘家势力依旧不容小觑他,他们还奈何不得。

“老八。”老爷子是知道内情的人,世道艰难,他这些年把族里小辈拉拔起来才算活个人样。

“瞧着带出不少粮食和好东西,逃难还弄那么大排场,定要被人盯上。”老爷子道。

安排分粮

林泽认真回忆当时上官道时看见的那队人马,确实是很醒目。马车车厢都带雕花的,一看就不是便宜货。还有一车车箱笼和用油布盖好的,看不见是什么东西,不过粮食肯定是不少。随行护卫丫鬟等都有一百多人,若车上的粮食不多,怕走不了多久。

果然是大财主,老爷子好歹算个衙门吏目,家里下人一只手都数得清。当然这跟要供养两个读书人有关系,科考读书花销庞大,他们家没太多闲钱买下人回来干活。

另外则是树大招风,老爷子说过,在出一个进士前,他们家要保持谨慎。

“他们晚上留宿的地方离我们多远?”五叔公抚着稀疏的胡须,担心狗贼刘员外连累他们,保不齐有眼红的顺手抢他们族里的。

族里粮食缺口很大,这两天为稳住人心每日分给各家的份额都是下足血本,若不是在驿站弄到一批粮食,光靠他们自家出逃时拿上的,没一个不心慌。

林郁武是负责看队尾的,他开口道,“约莫二里。”

当时天还没黑,双方离得挺远,林郁武隐约能看见他们从官道上下来往旁边的林子里去。

“晚上守夜,郁武你到那山坡上盯着,有什么动静就喊醒我。”老爷子往前头最高的山丘说道。那也是离官道最近的,能看清路面。

老爷子想了想又叮嘱道,“另外咱们落脚这块在再留个守着,远近高低都有眼睛看,夜里睡得能安心些。”

“是。”大家点头认真应道。

这边商量事,那边填饱肚子的村人陆陆续续收拾出一块睡觉的纷纷铺上草席子,一张破被子就能躺下。

别的大事他们想不了,镇上都没去过几回,天天在田地里忙活,想的是今年能不能多收一担粮食,家里的猪下几只崽,一文一文攒银子给儿孙娶媳妇。

“当家的,你说咱们这一路走到哪?能不能有块地分呐?”柱子媳妇一边给两个娃捻好被子。

前两日被土匪那事弄得心神不宁,现在情形好些她便马上惦记起这事。

柱子本名林郁柱,在林家村时有八亩田五亩山地,全家五口人过得还不错。

一年下来混着野菜能吃个七八分饱,卖掉新粮换成旧粮和粗粮能攒上些银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