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人可是得了确切的情报,西南军今日会至?又如何笃定镇南将军朱迟墨一定是叛变了?”
冷风吹,战鼓擂,万千弓弩手整齐戒备。
京都城墙上,陪同驻军作战的京都巡防营守官凌洒金觉得,以驻军严阵以待的架势,西南军只要到了城下,甚至不会有说话的机会,先锋部队就会被京都驻军射成马蜂窝。
如果镇南将军朱迟墨不幸正在其列。。。。。。
兵部尚书程卓闻言转头看向凌洒金,一脸明知故问的疑惑:
“楚安侯,西南军变节的蛛丝马迹不是由您统辖的京都护卫营一力搜罗,最终呈报陛下的吗?”
程卓这话说得凌洒金毫无辩驳的余地。
由沈太后一块血玉引发的所谓西南军的叛变,原本只是一些捕风捉影的蛛丝马迹,尚处考证之中。
然而因为西南军在天子北征期间,确有异动,经各地官驿呈报西南军动向给兵部后,兵部尚书程卓一口咬定:
西南朱迟墨,定是变节了。
楚安侯虽觉未见到朱将军其人,便对其定罪,有些过于武断。但他毕竟年轻,虽官居要职,但资历不及兵部尚书深厚,对程卓的判断分外尊重,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再者,值此战时,新君出征在外,人心本就容易生异,一切异端都可能酿就大祸。
凌洒金不敢隐瞒,据此撰文,通禀圣上。
直到。。。。。。
周将军星夜进城时,口述当今的口谕,关于西南,当今说的是:
西南或存叛乱之人,但绝无可能是朱迟墨。
周全口述当今之言时,特地强调了一句:
楚安侯,陛下说了,这件事你知道便可以了,无需外传。
当今出征在外,命兵部尚书程卓统揽后方。西南之事,关乎京都乃至整个大雍安危,然而陛下却说:这事无需外出?
谁是内,谁又是外?
凌洒金彻底凌乱了。
周全拍了拍肩膀,宽慰他:
“楚安侯,陛下虽委要职于兵部尚书程卓,但说到底,这京都城中他最信赖的人只有你啊!”
“毕竟一衣带水,您是亲舅哥。”
周将军身负要职,打马离去前,还不忘回首同凌洒金喊话道:
“记住了吗,大舅哥。”
起先凌洒金并无反应,以为周将军就是在开他的玩笑。
但仔细端详周将军如今这般样貌,却觉出不对:
周将军连洗澡的时间都没有,竟还有时间、有心情开玩笑吗?
凌洒金仔细琢磨,便与另一件事联系在了一起。
日前,平远侯夫人追查那血玉的工艺无果,却另有一番高见:
“仿这名品的人必然藏得荫蔽,在京都城里查这工匠是何人,同大海捞针有何分别?再说了,工匠也未必就是出自京都城。不过。。。。。。”
彼时,凌洒金还要追问,荣安县主却已经悟了:
“不过,起了这心思仿这东西的人,她必然有真东西。”
为此,平远侯夫人特地小范围举办了多场席宴,邀请了多位昔日的老姐妹聚会,并把压箱底的好东西全部都拿出来戴在身上,在席宴上颇为夸张地一一展示。
用平远侯夫人的话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