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在微信上看到黄珊问她,到底是谁举报她没参加早会,只打卡?林丽回忆了下,当时在部门的主管微信群,当时区经理出来公示考核通融的名额,里面有黄珊的名字。当时丁羽和林丽几乎同时出信息到群里质疑:“为什么有的业务员人没有来参加早会,只是打了卡,却获得了通融名额。而他们组的组员蒋芳,是多年的极锋英雄,前个季度几乎每天参加早会,却不在通融名额里。”
当时他们部门经理在群里也没有回答,区经理反而先回答了,问:”是谁?”没想到,当时有三个人微信同时到群里回答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都是“黄珊”。就会这样,黄珊失去了通融的机会。
林丽直接如实地告诉了黄珊,自己也有份说出她没有参加早会。因为这通融名额太少了,还是要公平起见,而且大家各为其主,各自的主管都希望保住自己下面的组员。
黄珊之后就不说话了,然后林丽看到她在朋友圈了个信息,里面大意写自己最信任人,原来却像笑面虎一样,给自己捅了一刀。
林丽当时看到了,并没有说什么,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是她知道职场没有真正的朋友,当大家为了各自的利益的时候,都会据理力争。黄珊的主管石玲一直在忙自己的店里的事情,并没有看朋友圈。事后,她被黄珊打电话痛骂。她还很委屈地说,这考核也不是她指定的规则,给谁通融,不给谁通融,她也没有办法呀。
黄珊这时候就是在钻牛角尖,大骂主管过河拆桥,平时她出了大单,石玲对她又是哄又是捧,不要太好,而现在她需要主管出来保她的时候,主管却不出来说句公道话。也不帮争取一下。其他组的主管都在争取自己的组员通融名额。
随后,另一个男主管正好和石玲在一起,他是石玲的大徒弟,一向都比较挺她。他听到黄珊这些话后,就在旁边说:“我们组的组员我从来都没有帮忙通融,都是自己过的,能过就过,不能过就说明不适合。”
黄珊气呼呼地就挂了电话。等到最终的考核名单出来后,黄珊已经没有机会通融了。当时她主管并没有往上去找人帮忙争取。如果当时第一时间去找一下分公司领导或者集团的领导,还是有机会通融的。
但是石玲比较会做表面功夫,在部门主管群的主管们在群里七嘴八舌地表对于组员通融是否保的问题时候,她就在里面声明,这个通融并不是她决定的名单,也不是她能左右的。都是区经理定的规则。她实际上就是为了不让她下面的主管们怪她不公平。因为之前第一稿的通融名单全部都是她的小组的。现在通融的名单出来,几乎每个组有一个人。
丁羽曾经和林丽说过,石玲是个笑面虎,很懂得做表面功夫。她的话信一半就好。她是比较势利的,如果对她有价值的,她就会捧。业绩好的业务员会有那种受宠若惊的感觉,而一旦没有价值了,就会踢开。黄珊现在就是这样,因为她大半年来都没有出过什么像样的保单了。
相对来说,蒋芳如果能保下来,石玲还能拿到间接的管理提成。对她来说,保谁都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大概一个月后,事情基本定局,黄珊回来部门取自己的东西,办离职手续。她专门挑选下午的时间过来。那个时段部门里人少。她当时过来,只有秘书还在午休,其他几个同事在职场准备下午见客户的文件。
秘书午休起来正好见到她,还和她寒暄。但说话间,她就在那里落泪。毕竟她在这个部门也呆了七八年,对于这个行业她有很深的感情。心里百般不舍。只是事已至此,只能接受。秘书安慰她:“欢迎她半年后再回来。”
他们这个公司离职后半年及以上,可以重新入职保险公司或公司旗下的其他子公司。秘书不认为离职是个坏事,可能是个新的开始。祝福她能之后路越走越好。
黄珊却在那里哇哇大哭起来,几个同事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来看这边。她在那里哭了好一会,然后擦干泪,说:“部门里谁有我业绩好,之前给部门这么多的贡献,谁还会念我的好?”
这几个同事安慰她,她说都怪林丽和丁羽,她们几个把她的通融名额弄没了。之后林丽听了在现场的同事把话学给了她听。林丽笑而不语。
之后她们俩互相删了微信好友,没有再联系过。奇怪的是,虽然大家在同一个城市,但是自从黄珊离职后,她们居然没有再遇到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黄珊已经离职了快五年了。秘书说,离职的同事中,可能黄珊现在过得比较辛苦。她朋友圈经常加班值班,即使别人在过节,她就在那里加班。她做的物业管理的行业是没有休息的。
林丽也听说了,黄珊现在收入并不高,每个月好像才ooo元左右。她的工作是她的一个客户介绍的。这是一家国企的物业管理公司,会提供食宿,自己交一点费用就可以了。他们夫妻俩由于工作的原因,都没有在一个地方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儿子上大学了,已经住校了。他们自己的房子是城中村的村屋,在沙井,距离他们上班的地方太远。他们以前是在蛇口租房子住。房东也是她曾经的保险客户。
但是她不做保险后,就退了出租的小区房,因为孩子也不在家住,老公也有单位宿舍,她一个人住就有些浪费。于是他们退了租的房子。她住进了物业公司的宿舍里。
每个月这样她还能存点钱下来。他们夫妻俩只有周末才会见面。他老公的单位的宿舍在龙华那边,和她在两个区。
林丽感觉这样的生活也是挺煎熬的。不知道她这几年怎么过来的。不过事情都已经这样了,大家也只能接受现实。
黄珊离职后也很少跟之前保险公司的同事联系了。她不想被别人笑话,或者不想知道别人的近况。如果自己讨厌的人过得比自己好,让自己知道了,只会让自己更难受。
在黄珊这件事生之前,林丽一直都是有些逃避职场上的一些与人正面冲突的事情,过往她人缘还比较好,或者有上司帮争取权益,没有过自己去争取权益。她习惯了逃避,被动。直到这件事把当时身为主管的她推到了前面挡箭。她必须为自己的组员争取,不管结果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