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地的话,他们这就是“有菜冇菜问问看”,按俗话说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不过沈新宝这,显然是既有菜,也有枣。
他沉吟了一会,道:“我一个同事的姐夫,是那所学校的校长。
这样,我帮你打电话问问看。”
说完起身去单位打电话了。
一屋子人坐着干等,又没了话题。伯娘开始收拾桌子,张红英赶紧上去帮忙。伯娘让张红英只管去玩,张红英哪里好意思干看着。
沈建珍这傻孩子看她们客气了半天,才凑上来问:“我能做点啥?”
张红英翻她一眼:“你可以躲远点别碍手碍脚。”
沈建珍:……
沈新宝打完电话回来,带来了好消息。
那么大学校,围墙围的死死的,只有一扇正门进出。
现在正门边上一排围墙被改成了商铺,有很多人都有点想法。
但是现在大家的经济水平还没上去,消费能力有限。
按开面店举例,一碗面一般只能卖一块五,多了两三块。要卖七八千碗面才能把商铺钱卖出来。
学生还有寒暑假,也就是开学的日子里,一天至少要卖三十碗面。学校在郊区,除了学生,平时一个顾客都不会有的。
这还是按营业额计算,不是利润。
开店嘛,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的,两三个起只码。
一个煮面,一个端面收铜钿,还有一个买菜洗菜洗碗……
三个人工资钱,没有三千五千也下不来。你还不能说,放暑假了,你们员工也放假吧——你要是不工资,他们肯定去别的地方工作了。
也就是,再加上人力成本,可能四五年都不一定能回本。
而现在工人普遍工资只有两三百。拿几年工资去买个商铺,再做几年回本——图什么呢?
而且他们对市场也不乐观。学生们生活费是有限的,大部分只能在食堂解决一日三餐。早上一毛钱咸菜,两毛钱粥,中午晚上一个菜一份饭。一个月一百块钱也就去掉了。
除了极少数家里条件好的,吃不下食堂,凑钱在外面炒几个菜。
所以这几个铺面,竟然一个都没有卖出去。
已经降过一次价,降到七千了,还是没人买。
学校领导打算降到六千,但是有些领导不同意,觉得六千还不如出租。
学校盖门面是为了弄点活钱,出租就太慢了!
沈新宝同事吃过午饭,正在办公室打斗地主。沈新宝托他打电话过去,对方一听就很高兴。
一共才盖了六个门面,都卖不出去岂不是显得决策有问题?
这鸭湾村的乡亲好啊,困难时期接收知青,缺粮时期送粮食,现在又来买店铺。
这个校长姓魏,也曾经去青镇插过队,只不过他返城比较早。
最后,张红英用六千四的价格,买了两个店铺。
一个小姑娘眼睛不瞬,一下子拿出来一万二千吧,把两个大老爷们都惊到了。
张红英说是彩礼,沈新宝不了解村里行情,沈大林还能不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