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招赘女婿的意思 > 第50章 老知青3(第1页)

第50章 老知青3(第1页)

鸭湾村来过很多知青。虽然张红英记事的时候,他们都已经离开了。但是整个村子,都有他们残留的痕迹。

比如说,那些在识字班里认识了几个字的妇女。再比如说,小学里留下的那些民办教师。还有,不久的将来,将会迎来的一波探亲潮。

在鸭湾村下放的干部们,会带着孩子们回来探望。那些孩子们都要结婚成家了,来看看曾经照顾他们的养母。这几个下放的干部,都把孩子托给当地没有生育的农妇抚养了。只不过后来他们回城的时候,又想起来回来看看养母。

张红英记得她曾经听到人聊天,问来了那么多人,给了多少?

鸭湾村是很实惠的,看老人,最好的礼物就是给钱。

有的拿了几百块钱,又送出自己的蚕丝被,完成了一次友好交流,也算是城里人对自己的一段人生交代。

只有一个,气咻咻的说:“一分钱没给!我还给了人家一床蚕丝被!人家一分钱没给!”

这些来来去去的人,只有跟他们打过交道的人知道,记得名字。

但是有两个知青,那是全村老老少少都知道的。

一个就是沈新宝,他出名是因为念旧,虽然回城了,却依然与村里人保持通讯联系。

另一个,是个作家,好像姓冯。她出名,是因为本身就是一个名人,而且把鸭湾村的人、事写进来她的书里。

沈建珍到南京读书以后,依旧喜欢看报纸。有一次,她在扬子晚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明明白白写的是他们家邻居的事。

沈建珍拿着报纸回去,兴冲冲的问邻居:“这个作家写的好像就是你!”

邻居叫沈建珍读,沈建珍读不出来,觉得在乡下说普通话不好意思。但是用方言读,又转不过弯来。

正好邻居的妹妹来做客,她读过初中,就把文章读了出来——邻居的脸一下子就沉了。

因为她不知道,曾经同进同出的小姐妹,不仅仅写错她的名字,还在文章里把她写的不大让人欢喜,仿佛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

沈建珍倒是理解的,写文章嘛,总归是有些事要交代。但是哪怕如实交代,不同角度的人,看文章侧重点都不一样。

沈建珍高兴的是看到作家提到鸭湾村,那是她熟悉的人和事。邻居关注的,则是自己的形象。

沈新宝应该是个特别的好人。张红英听到很多人提起,说他们曾经与沈新宝通信。像沈建珍,需要一本字典,就给沈新宝写信,然后得到了一本字典。村里有一个老人,曾经在沈新宝下乡的时候指导他怎么种田。等到老了,儿子本身没什么本事,她晚年过的特别惨,沈新宝知道了,也写信支援他,并且邀请他去苏州玩。

还有人需要什么在乡下买不到的东西,给沈新宝写信,他也会买了给寄回来。

像沈大林这样,拖家带口出远门,需要在苏州住宿,落旅馆落不起,就去找沈新宝。他也是好吃好喝招待,并且要安排住宿。礼物不过是从农村拎点吃的——穷的时候是芋头,经济好一点了是母鸡,经济再好一点是大闸蟹。

他的付出与回报是不成比例的。

后来沈建珍倒是说过,现在城里人,都不大喜欢老家的那套行事作风。老家拖家带口的来城里,哪怕是打地铺也要挤在家里。她宁愿出钱让人去住宾馆。但是老家人如果被安排去住宾馆,一定会觉得人家嫌弃她了。

总之,她无数次感慨:他们当年给沈新宝添了多少麻烦!难得的是,他一次都没有推脱过。

他每次好好招待,热心帮忙,事情传出去,大家都知道他有求必应,从来不给脸色。这不,张红英跟沈建珍两个村二代,也要去找他帮忙了。

但凡他有一次脸色不大好,或者招待不大好,或者写信没有回,鸭湾村人都会知道好歹,从而不再麻烦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