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安史之乱是李亨幕后策划的 > 第126章 王羲之书法真迹(第1页)

第126章 王羲之书法真迹(第1页)

河东郡安邑县盐池,榷盐使时仲源端坐在押签房内,面前站着的是沈大有、朱裕发、胡生财和曹吉祥这四大商队的头领。

这个时仲源乃是幽州人,曾投拜在安禄山门下,于天宝五年中进士。这一年,一共取中了二十一名进士,时仲源排在第二位,状元是羊袭吉。

他与羊袭吉只有一步之遥。

之所以取羊袭吉为状元,是因为羊袭吉拜在右相李林甫门下。当时的李林甫权势滔天,就算他想取一头猪做状元,只要李隆基不发表反对意见,其他人不会有意见,哪怕是太子李亨也不行。

时仲源中进士后,选择回幽州刺史府做了一名参军。后来,经安禄山表奏,调到范阳节度使府挂着监察御史的头衔,做了一名推官。

因其善于迎合,又风度翩翩,很快就被安庆绪看上。安庆绪任平卢军都知兵马使时,以他为判官,并挂上了殿中侍御史的宪衔,这是一个从七品下的官职。

崔乾佑打下河东郡后,安庆绪就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到了最值钱的位置上。

在唐朝,幕府人员是没有固定品级的,无论是节度使府还是都护府,均是如此。

历史上,杜甫在严武幕府任职时,挂的是检校工部员外郎的朝衔,这是从六品上的官职。

高适在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时,挂的是左骁卫兵曹的职务,这是正八品下的官职。

因幕府人员无品级,这些官员的品级由所挂的朝衔或宪衔来决定。

中唐以后,使职也叫差遣越来越多,节度使、兵马使、榷盐使、支度使、转运使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使职,无一例外地要挂上宪衔或朝衔,以确定其本人的官品与待遇。

比如,节度使一般挂三省、六部、九寺的朝衔或御史台的宪衔。

以哥舒翰为例。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时,爵位为凉国公,这是从一品的爵位,也是非宗室人员正常情况下能获得的最高爵位。

宪衔为摄御史大夫,这是从三品的宪衔,属于职事官。

散官是开府仪同三司,这是从一品的文散官,也是文散官最高的一级。

职事官位太子太保,这是从一品的职事官,职责是辅佐太子,不过此时已经变成宫衔。也就是说,太子太保是荣誉加官,加上这个官衔,表示皇帝对你的宠幸,并不是真要做太子太保的事情。

此外,哥舒翰还有上柱国的勋官,这是一种用于表彰军功的荣誉称号系统。唐代勋官一共有十二转,最低的第一转是武骑尉,相当于从七品。最高的第十二转是上柱国,相当于正二品。

唐朝的官员的官衔,一般由职散勋爵构成,但随着差遣的增加,职事官反而成了寄禄官。

包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本质上也是差遣。唐朝初期,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后来皇帝觉得三省长官位高权重,就是其他官员加上同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参议政事。

久而久之,这些加同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员反而成了真宰相,而尚书左右仆射则成了荣誉加官。

尚书左右仆射如果不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就无法参议政事。

这些使职或差遣,相当于就是皇帝临时派发的任务,任起来很方便,免起来也很随意,跟正式职事官不同,没有那么多严格的程序。只要皇帝觉得有需要就可以任,不高兴了或者觉得没必要了就可以免。

“你们都是长安来的客商吧?”时仲源问道。

沈大有恭敬地拱手说道:“时大人,不瞒您说,草民们确实是从长安过来的。”

在路上,沈大有、朱裕发、胡生财、曹吉祥与王国勋派来的暗探头领祝迈辰商定,商队之事由沈大有出面谈判,其他人帮着敲敲边鼓。

时仲源脸色一变,大声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大燕皇帝有令,凡是与长安商队做生意者,杀无赦!”

沈大有等人被吓得一哆嗦,战战兢兢地说:“时大人息怒!草民们从长安而来,并不知道大燕皇帝发布了这么一条禁令。

若是知道,就是给草民一百个胆,草民也不敢来!还请时大人明察!”

说着,双膝跪地,将随手携带的礼物奉上。

时仲源打开锦缎包袱,仔细一看,竟然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乐毅论》,顿时喜笑颜开。

“沈大有,这《乐毅论》乃世间珍品,据说被太平公主的仆人不小心焚毁了,你们这《乐毅论》从何得来?”

“禀时大人,《乐毅论》从来就没有毁坏,那些都是坊间传闻。”沈大有说道,“这幅《乐毅论》由草民重金购得,听闻时大人颇好书法,特意先给大人。”

“这……如此贵重的礼物,本官岂能收受。”时仲源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假惺惺地说道。

“红粉送佳人,宝剑赠英雄,这《乐毅论》放在时大人手中,这就是稀世宝物,若是留在草民手里,不过是一片废纸罢了,白糟蹋了。”沈大有十分谄媚的说道。

“既然沈头领如此真心,本官却之不恭。”时仲源《乐毅论》小心翼翼地收好,脸上的冷峻之色瞬间缓和了许多,并抬手示意沈大有站起来说话。

“沈头领,你们到盐池来,想必是要贩盐吧?”时仲源带着几分客气地问道。

“回时大人,草民们正是想贩盐。”沈大有恭敬地说道,“如今,大燕军队已经将长安团团围住,长安城中极度缺盐,盐价暴涨。

草民等人觉得,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于是不惜冒险前来。”

“原来如此。长安城中盐价几何?”时仲源一脸狡黠地问道。

“回时大人,草民们离开长安时,盐价已经涨到了每斗四十钱,现在已经出来好几天了,说不定又涨了。”沈大有说起谎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明明是每斗一百钱,应是被他砍下去了六成。朱裕发等人看了,都为之侧目。

“这么高?”时仲源听了,吃了一惊。他以为所谓暴涨,最多也就是涨到三十钱一斗,没想到比他这里的批发价高了六倍都不止!

沈大有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

“你们想要多少?”时仲源问道。

“一万二千石!”沈大有没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十分激动地说道。

“沈头领,贩私盐可是死罪,你可知晓?”时仲源缓缓说道,一下子就给沈大有等人泼了一盆冷水。

“时大人,富贵险中求,不冒险,如何赚钱?”沈大有急切地说道。

“说得也是。”时仲源点了点头,又说道,“跟长安做生意,也是死罪。沈头领,本官也是爱莫能助。”

沈大有闻言,一脸错愕,在心中骂道:这王八蛋收了这般贵重的礼,竟还在这拿捏作态?莫非真的只拿钱,不办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