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大众文学>木槿蘩的书 > 完结作话(第1页)

完结作话(第1页)

好了好了,又到了这个环节了,作者有话说之作者说废话。

看过《冷冰萃云》或者看过我B的朋友们都清楚,aBo题材是我在冷冰完结后心血来潮,为了再磕一次cp想给他们写的题材。

严格来说,其实他们俩的人物塑造在这本中其实并不算很完整(自我感觉),因为我直接沿用了冷冰中他们的性格底色,冷冰之中他们是怎样的人,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怎样的我写得已经很清楚,就没有再写一次。

当初在B和大家说好这本只写1o字,然而由于选题的缘故,不得不写清楚很多事情,就慢慢写到了55字。

拖这么长,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写这本没有写大纲,所有的东西都在我脑子里,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我都是早就定好的,但因为中间涉及的历史太多,我经常写着写着就会为了一些细节去查资料,不同资料的说法有时候也不是很一致,没法写大纲,导致它比预想的长很多。

选题是受马华文学的影响,在浏览相关视频的时候,在一个评论下面看到:

“大陆的同胞来这里问我们是不是因为现在中国强大了,我们才愿意说中文。”

另一个评论的回复是“你们宣传太少了,新加坡的华人比大马还多,中文教育也没落了。”

已经看过我小说的朋友们应该知道,马华为了传承中文教育和文化,是付出了相当多的艰辛的,而不是因为国家强盛了大家才愿意这么做,所以当我看见这段对话的时候心里酸酸的,想搞点什么。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提到东南亚,大家的视野总是集中在金三角,每次想到东南亚这个词眼,似乎总充斥着犯罪、暴力等等,提到的地方也总是泰国、缅甸、老挝。

我本人对于这样的老生常谈没什么兴趣,老说这些说实话有点腻了,我也不喜欢恶人主角,所以不会写什么犯罪故事。

在看了几本马华小说之后我也一直想打开一种新的视角,给大家略微了解一下,东南亚的其他地区和中国有什么样的关系。

华人在东南亚遍布这么广,从古至今,能在这些土地上得到重视,是靠不断拼搏、争取和付出来的,而不是仅仅因为他们有钱,他们够阔,现在国力够强。

不是的,其实是有很多历史因素综合形成的,文化的流传和继承也是。

关于那一代人的故事,我写得其实并不全面,毕竟这终究是一本小说,而不是论文,大部分叙述还是得为故事服务,没法面面俱到(不过这点也很可惜就是了,是我的能力还不够,希望下一次写能进步)。

而且,不瞒大家说,一旦一个作者决定在作品中夹带私货,小说就可能会变得很难看(我自己也不喜欢这样的作品,但我写的好像都是这样的,苦涩),因为作者的观点是主观的,带有个人色彩,小说也不是辩论赛或者议论文,其实仅仅为了写故事而创作,才是适合网文的创作方式。

我在写这本的时候,从开文到写完,一直都有一种顾虑,就是历史实在太枯燥了,该怎么让人看进去。

我想过很多种构思方式和叙述方式,和朋友讨论过很多种,最后选了这样尽可能把人吸引来的一种(笑,诡计多端的作者),但看收藏好像还是失败了,哈哈哈哈,我的第一章劝退定律至今战绩可查啊(不过我对于这个的要求不高,因为确实这样的题材受众并不是很广)

考虑完这些东西,我就开始找资料了,从决定要写开始到开文,一共花了四天时间,我是不是很高效,嘿嘿。

写到现在总体来说,我展现的方式其实还不够好,没有按照一个网文故事的逻辑去呈现它,打磨的时间确实也不够。追更的朋友们都清楚,我更新一直很勤,还得上班,确实没有再多的时间去扣细节和字眼。

这本部分地方略有枯燥,大家能看下去,我觉得很了不起,小宝们都很有耐心呢。尤其尤其是从冷冰追到现在的,我给大家大家鞠一个吧,真的好牛,感动6泪。

咱们就这么点人,每天给我投珠的小宝我基本上都眼熟,总共连载三个月多,咱们是怎么做到把它投上六千珠的啊,你们好厉害。

谁懂冷冰完结的时候一颗星还没亮呢,我也是赶上了好时候(笑)

我自己也清楚,不可能我写什么大家就爱看什么,读者总看一个作者的文,或者一种风格的cp故事,也是会腻的,能在文不是自己的菜的情况下还坚持来看,还给我投珠,我真的真的很感动,,感恩x1ooo次。

感谢一直锲而不舍,愿意向别人安利我的故事的读者们,我有看到噢,感谢大家的热情,感动。

最后,特别特别感谢我的朋友,早睡妹妹(虽然从不早睡),每次都在我写完后熬夜给我校对,很细心地给我改错别字,万分感激。

为了写这本书,我看了不少书,去思考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人会做什么样的事,可能有什么样的遭遇,这里只列一点点(我看的太多太杂了,不少东西很无聊,就不推荐了)。还有一些可以推荐的马华文学,这里也稍微列一些吧,万一有读者感兴趣。

马华文学作品:

《出走的乐园》黎紫书

《野菩萨》黎紫书

《流俗地》黎紫书

《湖面如镜》贺淑芳

《蜕》贺淑芳

《盛世天光》李天葆

《沙龙祖母》张贵兴

《野猪渡河》张贵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